使至塞上王维(行路难其一李白)

豆子1天前精选百科104

使至塞上王维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尤其是“大漠孤*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

使至塞上王维(行路难其一李白)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行路难其一李白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蜿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使至塞上》为王维边塞诗的代表作。开元二十五年(737)春,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大胜吐蕃,王维奉唐玄宗之令出塞赴凉州宣慰,居河西节度使幕中。此诗即出塞途中所作。它叙写了作者奉命出使边塞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以及塞外沙漠的壮景奇观,歌颂了唐帝国的幅员辽阔、国力强盛和声威远震的边功,但作者对这次战争的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

诗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喻诗人,是正比。而“归雁”喻诗人则是反衬。在一派春光中,雁北归旧巢育雏,是得其所;诗人迎着漠漠风沙像蓬草一样飘向塞外,景况迥然不同。

王维的史迹评价

应节而扬葩”语。江淹《石。劫赋序》:“一名紫虈,蚌蛤类也,春而发花。”按《本草》谓之石决明。御亭,旧本作高亭,杨慎改为卸亭。《丹铅总录》云:“卸亭在晋陵,庾信诗'卸亭一回望,风尘千里昏’,是也。”按庾集元作御亭。《姑苏志》:“望亭驿去郡北五十里,先名御亭,唐太守李袭誉以庾诗中回望语,改望亭。”则高亭当作御亭或望亭为是。李嘉祐有《望亭诗》。

衡岳瑗上人者,尝学道于五峰,荫松栖云,与狼虎杂处,得无所得矣。天宝癸巳岁,始游于长安。手提瓶笠,至自万里,燕居吐论,缁属高之。初,给事中房公,谪居宜春,与上人风土相接。因为道友,伏腊往来,房公既海内盛名,上人亦以此增价。秋九月,杖锡南返,扣门来别,秦地草木,槭然已黄;苍梧白云,不日而见。滇阳有曹溪学者,为我谢之。

相关文章

关于长江的诗(李白写长江最好的诗)

关于长江的诗(李白写长江最好的诗)

关于长江的诗 18、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郡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所羡遂赋以诗》――――张九龄 15、高殿呀然压苍�t,俯瞰长江疑欲吞。――――《唐侍御寄游道林岳麓二寺诗并沈...

黄鹤楼是哪个省(李白的《登黄鹤楼》)

黄鹤楼是哪个省(李白的《登黄鹤楼》)

黄鹤楼是哪个省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

李白的诗腾云(《恋》李白诗原文)

李白的诗腾云(《恋》李白诗原文)

李白的诗腾云 通过上文关于李白的腾云的相关信息,墨玉百科相信你已经得到许多的启发,也明白类似这种问题的应当如何解决了,假如你要了解其它的相关信息,请点击墨玉百科的其他页面。 《腾云》通过对云的描绘和赞...

李白黄鹤楼诗(李白看了崔颢的诗后写了什么)

李白黄鹤楼诗(李白看了崔颢的诗后写了什么)

李白黄鹤楼诗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

黄鹤一去不复返(李白的《登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李白的《登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意思1】古时的仙人已经乘着白云走了,那白云在经过千年以后的现在,仍然和往日一样在空中悠游飘浮着;但是,那个已经离去的仙人却从来没再回来过。 【鉴赏2】这是作者观黄鹤楼,抒发忧怨之情的...

立冬的古诗20首(李白立冬古诗词)

立冬的古诗20首(李白立冬古诗词)

立冬的古诗20首 23、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方回《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25、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说过什么?四时:四季。...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