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是哪个省(李白的《登黄鹤楼》)
黄鹤楼是哪个省
黄鹤楼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黄鹤楼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有“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因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为一场大火焚毁。至1985年,黄鹤楼重建完毕,新建的黄鹤楼又屹立在长江之滨。
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登楼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被世人称为“
黄鹤矾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西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
钱元潦所建。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49年),从湖滨移至湖中小岛。四面临水,晨烟暮雨,风物清华,堪称胜景。烟雨楼入口处为“
”刻石。平台东南侧,即乾隆游南湖的另一处“御碑亭”。烟雨楼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阁错落排列,回顾曲径相连,玲珑精致,各具情趣。“
李白的《登黄鹤楼》
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现在的岳阳为1984年重修,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楼下正厅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着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亦为董必武所书,书体端正劲挺,堪称—代楷模。楼上下均有回廊环通,登楼凭栏远眺,田园湖光尽在眼底。烟雨楼前是开阔的平台,有两棵
”,门东北向,北墙嵌有石碑,刻“烟雨楼”三大字,为清顺治年间冀应龙所书。入清晖堂,两侧左为“菱香水谢”,右为“菰云(上竹下移)”,现均为接待室。菰云(上竹下移)右为观音阁,三楹二层,晚清
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更显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景区亮点岳阳门,高约4米,宽2米余,长42米。上跨雄伟的岳阳楼,下临浩淼的洞庭湖水,格外的壮观。它是由巨型花岗岩石砌成的拱形门洞,刻有“岳阳门”的青石匾是极其珍贵的文物。
黄鹤楼的景点介绍
纯木结构。全楼高达25.35米,平面呈长方形,宽17.2米,进深15.6米,占地251平方米。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盔顶式建筑,登楼凭栏远眺,可饱览洞庭湖“天水一色,风月无边”的景色。在岳阳楼一千余年的历史中,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
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高三层,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始建于唐开元四年(西元716年),岳阳楼是以东汉末年“
【科艺视点】黄鹤楼,这座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名胜古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作为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黄鹤楼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力学原理巧妙运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