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公式(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公式
所发现。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如果用m1、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1m2)/r2,g称为
通过自己的观测和实验,提出了运动三定律:惯性定律、第二运动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这三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一起共同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的主要支柱在这部书中,牛顿从数学上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体运动轨迹有3种,当行星最初速度不很大、离太阳不很远时,是椭圆轨道。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G=6.67×10−11N·m2/kg2(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当最初离太阳很远或速度很大时,就是抛物线轨道或双曲线轨道,这样的物体仅仅在太阳附近出现一次,以后便永远消失了,偶尔到太阳系作客的彗星就是这种轨道。牛顿还用太阳引力与月球引力解释了地球上的潮汐运动在发现万有引力的这场科学竞赛中,牛顿把所有的对手都远远抛在了后边,这是因为他在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上比其他人都高出一筹。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公式总结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通常两个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公式
有了上面的分析,我们结合数学思维中n个互相不等约去的等式组成的方程组必能解出n个参量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上面的五个未知量中,只要给了其中任意两个,就能求出其他的三个,因为知道了两个参量后,剩余的三个参量通过三个等式一定能求出,也就是满足老师们课堂上常讲的知二求三。
要理清楚这些物理量都代表的真正含义,以卫星绕着地球为例该公式中涉及的是地球的质量,而卫星本身的质量是无法通过这个方法求出来的。
加速度a、中心天体的质量M、绕着中心天体运动的半径r、绕着中心天体运动的速度v以及角速度w(运动周期T)
性质的认识。曾任剑桥大学Cavendish实验室主任的Cook教授甚至提出G能否如同国际单位中的光速一样被当作测量系统中的基本常数的问题。他还提出若有可能将其定义为基本常数,那么对G的测量精度必须有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