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灯的由来(放孔明灯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孔明灯的由来
近年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款式,如四彩款、带飘带尾巴的椭圆款、蝴蝶款和枫叶形状的孔明灯。一般的孔明灯由竹片结成圆桶形,外面用薄白纸密密包裹,开口朝下。
孔明灯的燃料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小蜡块燃料,主要成分是石棉和蜡油。稍微高档一些的孔明灯燃料通常是纸板和棉布特别定制的棉布燃料,其火力更大。孔明灯可以大小不一,通常呈椭圆形、爱心形、圆柱体或长方体形状。
孔明灯的结构主要分为主体、底圈和燃料三部分。主体通常采用安全阻燃棉纸或加厚的阻燃拷贝纸做成灯罩。由于普通纸张的燃点低,不耐高温,市场上销售的孔明灯大多添加了阻燃剂,使用安全阻燃纸制作。底部的支架由竹片和铁丝组成(部分出口到国外的货物使用的是竹条和高档防火线制作的底圈)。超大尺寸的孔明灯底圈则采用玻璃钢杆和包塑铁丝作为主要材料。
孔明灯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当时,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平阳,全军上下束手无策。然而,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他准确地计算了风向,并命令人们制作了许多白纸灯笼。然后,利用烟雾和上升的引力,将这些小小的灯笼一一升空。士兵们在营地里高呼:“诸葛先生坐在天灯里突围啦!”意外的是,司马懿竟然相信了这一计策,并带领军队朝着天灯的方向追逐。这样一来,诸葛亮就成功地脱险了。后世称这种灯笼为“
放孔明灯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成年人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利用小刀把竹条削成小于三毫米厚薄,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竹子有弹性,竹圈可能会不圆,可以用小火烤一烤,使竹圈固定成圆形。
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不过,铜丝不能太细,否则容易烧断,可以用3根铜丝拧在一起避免这个问题。
孔明灯暗示什么
首先准备好材料。做孔明灯的材料包括:拷贝纸、裁纸刀、剪刀、尖嘴钳、棉线、工业酒精、胶、电线、棉花、竹条。
据说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延伸学习(Extended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其他智慧和贡献,以及其他与智慧有关的成语,如“聪明如斗”、“智勇双全”等。
利用热空气比重较轻而能上升的原理制成的一种纸灯。上部没有口,灯心烧着后,热空气充满在里边,使灯向空中上升。相传是三国时诸葛亮发明的,亮字孔明,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