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勤学早(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少年不知勤学早
这首诗深入浅出,自然流畅,富含哲理。核心是“黑发早勤学,白首读书迟”。作为有志气的人,要注意抓紧时间读书学习修身养性,最好的读书时间是在三更五更,晨读不息;而且只有年年月月刻苦坚持,才能真正学到报国兴家立业的本领。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哪什么时候勤奋才算的上“早”呢!对父母来说,也许孩子的“早”应该从婴儿算起吧;当然,这可能不算孩子勤奋的范围。但对孩子来说,这个“早”最少要从小学一年级算起。让孩子从上学之初就懂得勤奋,并养成勤奋的习惯,这样,孩子受益多矣。当然,小学生不需要“三更灯火五更鸡”,讲求劳逸结合对孩子的学习也是重要的。
解说:每天三更半夜到拂晓鸡啼,是男儿读书最好的时间,年少时不知要早早地勤奋学习,到老时会后悔读书太晚了。
也许有些夸张——诗本来就是允许有一些夸张的——但勤奋的确是读书的第一关。任何内容的学习,只有勤奋才能学有所成。读书要趁早,晚了难免
这是一首好诗,只是孩子们往往尽管能够背熟,而在实际学习中却忽略了她的深意,缺少落实。从小有勤奋学习习惯的孩子,学习上几乎没有不成功的;而懂得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这样写,首先是他肯定也是这样做的,他应该是一个晚上经常读书很晚,又常常起早读书的人。他认为读书要趁年轻,少年是读书的好时光;少年不读书,老了难免因一事无成而后悔。
这就像打仗要抢占领高地一样,学习要以趁早抢占勤奋这块高地为上策。假若孩子没有抢占到勤奋这快高地,在学习的战场上一定会处处吃亏。因为,没有勤奋,孩子学习效率一定不高,一定很难体会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乐趣,甚至还会使有的孩子产生“自己不是读书的料”这样的错误想法。可以说,一勤生百利,一惰生
》。全诗是劝学子勤奋的,中心说的是一个“勤”字。主要是从时间角度上说的。什么是勤?就是在时间上要尽自己可能,不但每天常常要读书,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应该拿一部分来读书。晚上读到三更(晚上十一点至一点),早晨五更(三点至五点)又起床读书。一个有志向的人(男儿)就应该这样读书。这就是
时还在工作、学习,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
第一句用客观现象写时间早,引出第二句学习要勤奋,要早起。第二句为第一句作补充,表达了年少学习时应该不分昼夜学习,通过努力学习才能报家报国,建功立业。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这里面将“黑发”改为“少年”,将“早”改为“苦“,将“白首”改为”老来“,将最重要的”悔“改为”知“。这是某种程度上,对先圣古诗的一种亵渎!不如看本诗的翻译,大致上是说,在三更天的时候,是应该灯火通明,彻夜苦读。正如五更天,雄鸡一叫天下白的时候。都应该是男儿们立志读书,考取功名回报家乡与社会的时候。
从学习的时间这一角度立意,劝勉年轻人不要虚度光阴,要及早努力学习,免得将来后悔。诗人是从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的态度方法等角度立意,希望人们重视后天学习,以加强自身的行为修养。
颜真卿从自己青年时期的学习经历中顿悟出来,从而成就了这一首古诗的劝诫效果。是不可多得的几十字箴言,是颜真卿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含着大才子对少年不学无术的一种恐惧。是一首寓教于乐,通俗易懂的劝诫诗。
而不要在满头茂密黑发之时,也就是少年的时候,去昏天黑地的玩。到了老了,发现跟不上社会发展脚步的时候,才对当初没有坚持学习的自己,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