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2怎么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大写2怎么写
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一是“二”字在“弋”的上面或是下面。在第一套*币中,7种20元票券和5种200元票券正背面共出现了18处“贰”字,其中“二”字写在“弋”上的有8处,写在“弋”下的有10处,最奇特的当数200元割稻票券,正背面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写法。第二套*币以来,“二”字写在“弋”上出现过10处,写在“弋”下的仅在第四套*币的2角、2元和第五套*币的20元上出现过3处。
我国汉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由于历史原因和人们长期形成的书写习惯,很多汉字被演化为多种写法,其中“贰”字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币的历史上,“贰”字共在2分、2角、2元、20元和200元5种面额22种票券的硬币和纸币上出现过31处,其中只出现在正面的11处,背面的2处,正背面均出现的9处,但有六种不同的写法,而且现在流通的*币仍然沿用了其中三种。
1988年我国发布《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对繁体字、异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一律不再使用,所以,从第四套*币开始,“贰”字采用了规范的写法,但目前仍在流通的2分纸币和2分硬币依然沿用的是繁体“贝”和“二”在“弋”上的写法未作改动,同样的情形还有“国”、“华”等汉字,又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三是“、”是在“弋”的右上方或是右下方。“、”写在“弋”的右上方本来勿庸置疑,但惟独在第一套*币200元佛香阁票券上出现了“、”在“弋”右下方的特例,由此可见中国汉字和书法艺术的丰富多彩。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二是“贝”字是简体还是繁体或是省略。将“贝”字省略是一些人经常使用的错误写法,*币上没有出现。第一套至第三套*币和2分硬币上的27处“贝”字都是采用的繁体字,第四套、第五套*币和1980版2角硬币上的4处“贝”字则采用了简体字。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币”字样的,应加填“*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大写的,壹到拾的写法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早年,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大九十写法图片
至明朝朱元璋在政时期,“郭桓案”之后,朱元璋深感治理*不光要严惩罪犯,更要从制度上堵上*之门,所以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成为了朱元璋的创造发明之一。这些汉字写着虽然麻烦,但可以有效避免涂改数字,故沿用至今。
早年,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写的,壹到拾的写法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