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三打白骨精(西游记经典故事三打白骨精)
为什么是三打白骨精
众所周知,唐僧师徒在路过白虎岭的时候,遇到了西游记中的第一个女妖怪,此妖虽然法力不济,但她却是第一个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妖怪。为了成功抓住唐僧,实现自己长生不老的目的,白骨精屡次三番变化成人型,希望可以用这样低劣的法术骗过唐僧,让唐僧大发善心,将孙悟空赶走。
可以说,让孙悟空三棒打死白骨精,起决定性因素的,在于他的火眼金睛。事情是这样的。师徒几个人走到白虎岭脚下的时候打算停下来歇脚,悟空想着给大家摘点水果吃吃解解渴。回来之后,真火眼金睛*,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虽然妖怪还是跑了。
因为白骨精吸干了街亭的水,帮助张郃在街亭打败了马谡,造成诸葛亮伐魏失败,而且因此挥泪斩马谡。想马谡与诸葛亮的关系非常好,失去马谡就失去了蜀汉一位人才,诸葛丞相失去一位好友,以后有事与谁商量呢?
所以在寿命大限之时的白骨夫人就打上了取经路过的唐僧的注意。西游记里妖怪的共识是:吃了唐僧肉可以得永生,送到嘴边的肉怎能不吃,但是孙悟空是个*烦,要解决这个麻烦还得需要智谋,于是这就有了我们看到的三打白骨精桥段。
其实仔细看白骨精幻化的三次人形,分别代表人的贪嗔痴三种恶念。那为什么孙悟空可以看穿,同样具有法力的猪八戒却被蒙骗呢?况且唐僧是如来坐下的金蝉子,按说应该也能看穿啊。事实是这个样子的,道家有云,斩三尸即证真身,孙悟空看出白骨精化形是因为这石猴在跟随师傅之后早就断绝贪嗔痴三念,而唐僧和猪八戒则尚未六根清净,所以被蒙蔽,经此一劫后来在凌云渡唐僧才脱胎换骨,成了真正的无垢之体。
西游记经典故事三打白骨精
第一回孙悟空去巡山看是否有妖物,白骨精趁机化身为美丽*,邀请唐僧去家里用些斋饭,唐僧果然上当,正准备跟着*回家时,孙悟空回来了,一眼就看出他的真身,所以一棒打死白骨精。接下来的两次白骨精专门化身为美丽*的父母,都被孙悟空给灭了。但是唐僧和八戒却没办法看透,因此误会悟空,以为他魔性未泯害了*一家,所以唐僧不听解释念紧箍咒将悟空赶走。
那么,《西游记》作者设置的角色“白骨夫人”代表何人?又是何人将“白骨夫人”四个大字镌刻在白骨精脊梁骨上的?
作为读者的每一个人都会认为,唐僧所遇的姑娘合其父、母都是白骨精所变的妖精!是妖精,就得用火眼金睛识破他,然后坚决彻底地打杀他,不留祸患!孙悟空也是按读者们的心愿如此操作的,这种想法有问题吗?孙悟空的行为有错吗?
“三打白骨精”故事,也就是给你摆了一出高人博弈中的残局而已。也可以说是作者在对明代思想家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研究成果的成效性进行的一次测试。
据今人的常识,即使白骨堆成山,也不可能在某个尸骸的*上看到“白骨夫人”字样。当孙悟空说出在白骨精的脊梁骨上刻着“白骨夫人”四个字时,被猪八戒当场说破——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三打白骨精配音骂人原版
唐僧前两次原谅悟空,好像是给了悟空改过的机会,这次执意要赶悟空走,最要命的理由还是害怕自己受牵连!角色唐僧还是私心蛮重的,这私心也是佛家之大忌啊!
是啊,什么是妖精?什么是神?魔在哪里?神又在哪里?儒家圣经有云:“天道即理,理即心,修道即修心;人欲也是心,心猿不收即是魔,意马不勒便是妖。”
笔者作为凡人中的一员,之前对“妖怪”的认知,也以为妖怪是与生俱来的某种生物体;或是由非正常死亡的青壮年的尸体通过吸收日月精华而幻化的某种神秘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长辈们就是这样认为的呀。对“狐狸精能幻化成*”的认知倒是从《西游记》、《封神榜》中得知的。这种思想不就是对神魔文化的继承吗?不过决心从此不再传承罢了。
在面对美食和*的诱惑,唯独不发一言而又冷眼旁观的沙和尚,他此时扮演的角色又是属于哪门那派的思想呢?也许他才是龙场悟道的高人,也许只是懵懵懂懂的一勇匹夫;疑或他只是《西游记》作者假想的读者的化身,让他亲历现场,让他和广大读者一起对这次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事件进行一番评论,若再遇见此事,面对美食加*的诱惑,给你一根“哭丧棒”,你打还是不打?在作出决断之前,再披露一下角色唐僧的心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