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吃月饼的寓意和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传说
传说嫦娥是远古时候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的妻子。当时十日齐出,非常炎热,庄稼都给晒焦了,给神州大地带来了巨大的恐怖和灾害。后羿为民除害,射落九日,留下一个太阳,人们终于得以正常生活,后羿因此为天下人所敬慕。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的特别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等系列活动,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节还有另一个说法: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会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遗俗。
后羿与嫦娥夫妻恩爱,他舍不得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众乡亲,不愿意一个人上天成仙,就把药带回家交给了嫦娥保存。后羿有个叫逢蒙的徒弟,是个*佞小人,在八月十五趁后羿出猎,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为使不死药不落入坏人手中,便一口吞了下去。不料吞下药后,她身轻如燕的不由自己地飞上了月宫。后羿便在院子里设下供案,摆上瓜果食品,对月遥念嫦娥。
中秋吃月饼传说是:唐初,为了平定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李靖凯旋刚好是八月十五,当晚有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看到祝捷饼十分高兴,定下了每年这个日子吃月饼来庆祝,后来就行成中秋节吃月饼。
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
吃月饼的寓意和来历
他听说昆仑山西王母那里有种“不死药”,这种药,一人吃了可以升天成仙,两个人分吃了,就可以长生不老。于是,他跋山涉水,前往讨取,终于得到。
相传,七仙女被王母娘娘抓回天宫时,给董永撇下一个儿子。有一年旧历八月十五,董永的孩子见同村的儿童在村里的桂花树下闹着玩,心里痒痒的,总想去凑凑热闹。谁知那些孩子们不理他,还骂他:“你没有娘,是个没人教养的野小子,不许和我们一起玩儿。”他一听伤心极了,扭头跑到村外的一棵大槐树下,嚎陶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二边喊:“娘啊!娘啊!你在哪儿呀?快来接你可怜的儿子吧!”
董永的儿子像做了一场梦,对天宫的仙境都优恍惚惚的,而对母亲给做的仙饼却记得清清楚楚。后来他当了官,就号召各州各县的百姓在八月十五这二天,来仿做这种讲子,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因为这种饼子像一轮圆月,所以后人叫它为月饼。
谁知道这事很快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气得他吹胡子瞪眼的,马上下令把吴刚罚到月宫里砍桂花树,永世不得离开,永远也砍不下这棵树。又命令天兵脱下董永儿子的登云鞋,打发麒麟驮回人间。
七仙女见亲生儿来到身边,又喜又悲,又亲又抱。众姐妹也都来亲热这个远道而来的姨外甥。这个给他送苹果、柿子、石榴,那个给他端花生、核桃七仙女为了向久别的儿子表表母子之情,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样子,做成了甜蜜蜜、香喷喷的仙饼给儿子吃。
做月饼的过程简写
这哭声惊动了天神吴刚,他急忙扮成村夫下界来哄他,可是,不管咋哄也哄不下,他硬是哭死哭活地要娘。吴刚心软了,一边给七仙女捎信,一边悄悄地拿出登云鞋,交给他说:“你想见亲娘,穿鞋圆月下。”话音刚落,村夫就无影无踪了。‘董永的儿子按照村夫的嘱咐,赶紧在月光下穿上了登云鞋,飞到了天宫。
*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元朝末年,*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供养,监视*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