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李白和杜甫见过面吗)
李白和杜甫是一个时代的吗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两位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生活的时代是唐朝由全盛到逐步衰退的时期。坎坷的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那年三月,李白离开朝廷,四月途经洛阳,两位诗人相见。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李、杜互相写的赠寄诗充满了真诚的情谊。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由于杜甫不在身边同游,“齐歌”引不起李白的感情,“鲁酒”也提不起酒兴,思友之情就象永不停息的汶河水。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的诗人,李白是盛唐的(701—762),所以诗歌风格就相当洒脱不羁,而杜甫较晚(712—公元770)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所以揭示社会*的一面。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他还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望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杜甫时常挂念着李白的衣食住行,担心他被贬逐以后的安全:“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些诗句对李白遭诬受害表示了极大的同情。
》)等,但主要还是表现内心中的高傲。而随着对高层权力集团实际情况的了解,他进一步揭示了百姓基层和权贵的对立:“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李白和杜甫见过面吗
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他文章风采名震天下,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据《
*。李白反权贵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他的生活实践的丰富而日益成熟起来的。在早期,主要表现为“不屈己、不干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李白是盛唐的(701—762),所以诗歌风格就相当洒脱不羁,而杜甫较晚(712—公元770)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所以揭示社会*的一面.所以两人都是唐朝的人,只不过一个稍微早一点一个晚一点。
李白(701—762),他“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26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后,又“隐居以求仕”;42岁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玄宗召见时,“降辇步迎”。太子宾客贺知章见他,叹为“谪仙人”。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飘飘欲仙的浪漫主义风格,被推尊为“诗仙”。
杜甫(712—770),出身诗歌世家,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著名诗人。他7岁起,“读书破万卷”;20岁,开始十年壮游;35岁到45岁,十年困守长安,使他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安史之乱中,饱受流离之苦;后任左拾遗,又触怒肃宗,几受刑戮;48岁到达成都,入严武幕府,任工部员外郎,开始“漂泊西南”的生活。
杜甫和李白是好朋友吗
二人分别以后,杜甫异常怀念李白,写下了不少名篇。杜甫现存诗集中涉及到李白的诗就有《赠李白》、《饮中八仙歌》、《梦李白二首》、《昔游》、《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等14首之多。
陶渊明之归隐田园,除了要从误入的樊笼复返自然,还有重要的原因,避乱世。王维却恰好相反。他一生的大多数岁月,都是在开元、天宝的盛世中度过。然而,伴随这盛世的,是他的几隐几出、半隐半显,似乎是在避盛世。
杜诗无一篇不脍炙人口。读一读被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七律?登高》,我们就不得不为其工稳的对仗、和谐的韵律所折服,真正明白杜律被奉为律诗圭臬的奥妙。看来,清人金圣叹把“杜之律诗”列入“六才子书”,也还真是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