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几号(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是几号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在遥远的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庆祝重阳节的习俗,发展到今日,蕴含了丰富的含义,不仅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也是家人团聚的佳节,同时也盛行扫墓祭祖,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哀思,因此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祭祀节。其中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与“孝敬”的意义,每逢重阳,子女都会为父母送上礼物,表达一份孝心。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也有踏秋节的别称,每当快到这个节日,众人都能明显感觉到深秋已到来,登高祭祖,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成了特有习俗,正是通过一个个热闹活动,表达追思祈福的美好祝愿,那么提前查阅日期做好行程安排,便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遥远的战国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庆祝重阳节的习俗,发展到今日,蕴含了丰富的含义,不仅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也是家人团聚的佳节,同时也盛行扫墓祭祖,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与哀思,因此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祭祀节。其中最广泛、最普适的价值,便是“感恩”与“孝敬”的意义,每逢重阳,子女都会为父母送上礼物,表达一份孝心。
5待到重阳日,把酒话桑麻。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秋光无限好,让我们为明天的美好而相聚吧,祝你万事顺意!
汉代《西京杂记》中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自古以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023年初九是几号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主要特征的。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鸢亦现在的风筝。在民间传统,重阳节除了登高,放纸鸢也是一个特色。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东汉的桓景。相传,桓景是东汉汝南县人。父母死于*后,他独自上山学艺。下山学一门功夫,让村里*都上山一个人送一杯菊花酒,然后*走了,桓景赶走了*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也被人们纪念。
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始于东汉,传说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