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基础(学计算机需要什么基础)
计算机技术基础
《基本要求》建议理工类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核心课程有六门,即: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计算思维是人的根本技能,是为了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体现自身价值必须掌握的技能,而不单纯的是固定的模式,简单的机的重复劳动。
虽然计算思维是人类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的途径,但并不是要求人类像计算机那样思考。因为人类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把不同的问题归纳为统一的模式求解,或者同一问题采用不同的模式进行解答,但计算机本身是枯燥沉闷的,根据人类为计算机事先设定好的流程,一成不变的去解决问题。
每个领域的知识又涉及不同的层次,主要是三个层次:概念与基础、技术与方法、相关专业应用。其中“概念与基础”偏向于通识教育的内容,而“相关专业应用”与专业类别直接相关,更可能成为专业课程的内容;“技术与方法”层次则界于两者之间。
学计算机需要什么基础
各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结构进行阶段模块化设计。课程教学以综合案例为主线,将综合案例分解为与相应知识模块相配套的实训项目,形成能力递增驱动的“知识模块化,训练项目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程序设计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例如从课程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以按下述方法进行选取:
医学院校计算机教材多为教育局统编或规划教材,教材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历程、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等基本知识,并未结合医学院校学生需求的特殊性。
第二个等级是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进行初步的文档操作与电子表格操作。达到这一等级的学生仅占所有学生的25%左右。
计算机入门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它不同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充分认识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合理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大部分医学院校所采取的是理论课和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安排是一比一的结构。而计算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应多操作练习,因而医学院校应调整其课程结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行医疗信息技术练习。同时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为公共必须课,但其考查方式为考查课,因而学生在心理上并不重视计算机这门课程,从而导致计算机教学实施困难。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计算机并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有些中小学开设了计算机教学课,因而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但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甚至能够*使用计算机。然而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济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并未接触或很少接触计算机,从而导致学生之间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实践教学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起更大的作用,很多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实验课教学形式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