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故事(伯牙绝弦表达了什么)
伯牙绝弦的故事
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伯牙善于演奏,锺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锺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锺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断,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后来,人们用“绝弦”表示失去知音的意思。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里就有这个典故:“良马因足无主婉,旧交心为绝弦哀。”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伯牙*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
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琴。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伯牙绝弦表达了什么
两人因为在艺术上有着互相欣赏的能力和共同的爱好追求,逐渐成为了好朋友结为了生死之交。在以后的漫漫长路中他们各自在自己的人生中打拼奋斗,却再也没有遇到像彼此一样的知己,在失落的同时也时常怀念自己的老友,于是伯牙决定去钟子期的家乡看望许久未见的知音钟子期。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妙):“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河从我心中流过!”伯牙琴技出神入化,钟子期欣赏水平同样高超。教学时,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钟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以及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读了这个句子,我们对“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有了更真切、更形象的了解。
有一次俞伯牙手抚琴弦,用歌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听后,高兴地大声赞叹道:“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意思是说,好啊!你*的琴音嘹亮激越,又高又大,仿佛像攀登巍峨的高山。俞伯牙又变化了琴声,用琴声表达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说:“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说,好啊!你*的琴声回旋跌宕,仿佛面临着滔滔*水。两人一见如故,从此引为知己。
当伯牙到达钟子期的家乡的时候才知道钟子期已经因病去世了,他伤心欲绝地在钟子期的坟前*奏悼念的曲子,琴音飘飘荡荡但是在无人能解其中的意味了。伯牙觉得回见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此,于是在*奏完一曲之后伯牙摔断了自己的琴挑断琴弦,发誓终身不再*奏。从此伯牙再也没有*过琴。
古人伯牙和钟子期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伯牙最擅长的事情就是*琴,而他的好友钟子期则擅长倾听他优美的琴声,伯牙*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能听出泰山的屹立不倒,伯牙*琴的时候心里想着潺潺的流水钟子期就能听出流水潺潺,伯牙心里所想的一切都从琴音里传达给钟子期。
伯牙绝弦 霸王茶姬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世通言》中。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说它是东方文化之瑰宝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