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济圈(我国的八大经济圈是哪些)
国家级经济圈
珠三角城市群受惠于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群内城市快速崛起,毗邻港澳“拼船出海”,致力于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第一次是核心大城市的兴起,随着工业化的进行,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新兴城市,城市数量和规模迅速增长;第二次是都市圈的形成,一些产业因城市转型、成本等各种因素转移到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第三次是城市群的形成,主要特点是通过各级城市之间的交通和物流联系,形成庞大的立体城市群网络,区域总体实力、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
其中,2022年上海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GDP约4.5万亿,属于城市群的核心;杭州、南京、合肥、苏州城区人口超过500万,GDP超过1.5万亿,是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机制初步建立,但是由于各省发展战略不一、行政和地理区隔和体制机制障碍等,一体化有待提升。
其中,2023年发展潜力TOP5城市群中,山东半岛超越成渝城市群,位列第五,主要是由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效果显现,“四新”(包括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经济发展壮大,带动经济提质增速。
我国的八大经济圈是哪些
山东半岛城市群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各城市交通互联互通逐渐完善,从“各自分散”向“同频共振”格局发展,多圈发展助力产业协同提效。
2)世界级城市群非常重视城市群内部的统筹规划。1922年,纽约成立区域规划协会,分别于1929年、1948年和1966年编制了三份地区发展规划,为城市群的发展提供了保障;1937年,为了解决伦敦人口过度集聚问题,英国*成立“巴罗委员会”,并根据该委员会提交的报告编制首*伦敦规划,奠定了伦敦城市群的空间格局。
“双核”联动带动城市群发展,2022年青岛、济南以19.4%的常住人口,带动了30.8%的城市群经济总量。
1)发达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创新资源的集聚中心和创新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高端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门户。东京集中了日本约30%的高校和40%的大学生,拥有全日本1/3的研究和文化机构,以及全日本PCT专利产出的50%和世界PCT专利产出的10%;纽约集聚了美国10%的博士学位获得者,10%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伦敦集聚了英国1/3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高校毕业生占全国的40%。
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城市群战略发挥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作用,是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
中国五大经济圈
在过去的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中,世界五大城市群均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通过发展规划的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产业的分工协作等逐渐崛起成为各国提升经济实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平台。
排名:长三角、珠三角发展潜力指数遥遥领先,其次是京津冀、长江中游、山东半岛城市群,之后是成渝、粤闽浙沿海城市群等。
珠三角将站在更高的战略地位上,携手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2)在快速*阶段,中心城市部分产业和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小城市扩散,都市圈逐渐形成,城市化水平快速提升,分工体系开始形成,区域基础设施处于快速建设期。
长江中游城市群前身是武汉经济合作区,2010年左右城市群概念引入,以武汉为中心,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巩固“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的重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