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的火把节(大理白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白族的火把节
火把节是大理地区白、彝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白族的火把节是每年农历6月25日,彝族是6月24日,皆为祭祀和纪念性节日。
届时,户户门前都燃起丈长火把,家家厨房烹饪佳肴。用毕晚饭,男性青少年手持火把,成群结队,形成一条条“火龙”,驱邪逐恶。姑娘们则把端阳节上的五彩“手镯”线放在火把上燃烧,籍以消灾除邪求吉。彝族男女青年则围着火把狂舞高歌,欢快不已。
尤为壮观的是每个白族村寨都要在村子*的场地上竖起一柱或数柱三四丈高的大火把,树杆作心,外面捆扎竹片、树枝和松明,用彩线系上火把梨、乳扇、鞭炮,插上书有“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字样的“升斗”,当夜幕降临,大小火把齐明,红光满天,响声震耳。
据传农历6月24日,是人类使用火的纪念日,生活在云南的白、彝、普米、纳西等民族,把6月24日定为传统的火把节,届时,举办各种活动欢度,种“太阳”。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火把节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选美等。
大理白族火把节是几月几日
火把节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内涵不可能还是早期那种单一形态,而是复合形态,含括了传统社会的多种活动事项,包容着宗教、信仰、伦理、歌舞、技艺、民间审美等丰富的内涵。
节日文化不仅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质与艺术风貌,更能昂扬一个民族的*,启发广大的民俗传承爱好者对古老文化的神往,对民族民间艺术的珍视。
每年火把节期间,彝族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将会拿出最好吃的美食和最热辣的节目,表达自己的热情好客,和对传统、对云南的不一样的热爱。
火把节期间,各村寨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寨中,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入夜点燃,村寨一片通明;同时人们手持小型火把绕行田间、住宅一周,将火把插于田间地角。
火把节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火把节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白族有什么特殊的风俗
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如今人们还利用*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火把节习俗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青年男女在寨中大火把周围弹唱、跳舞,彻夜不息。节日期间,还有赛马、斗牛、射箭、摔跤、拔河、荡秋千等娱乐活动,并开设贸易集市。
火把节期间举行的祭祀、文艺体育、社会交往、产品交流四大类活动是彝族文化体系严整、完备的集中体现。彝族火把节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覆盖面广,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