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多少字(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
道德经多少字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的总字数因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
饶宗颐先生曾在《老子想尔注校笺》指出:“东汉以来的文本分删助字本、不删助字本。前者是道教传本,往往删略助字以凑五千言之数,如葛洪所定河上公《道德经章句》本,只有4999字,就是这种本子。”
道德经最霸气的一句话
出土的甲本中,并没有避开“邦”的字讳,说明此书应在高祖前,处秦汉之际。而乙本中,避“邦”字讳,但仍使用“盈”和“恒”两字,可见其抄写的时间应在文、景二帝之前。
关于这个问题,有些人给出了更准确的回答,如4999字、5284字等。但实际上,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在字数有一些差异。
避名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法,是我国汉字的一种文化现象:人们在日常对话或书写过程中,遇到一些需要避讳的人物名字时,应该用同音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方式来表述书写。避帝王名讳为“公讳”,避父母名讳为“家讳”,避圣人名讳为“圣讳”。
李零先生在《我们的经典》中,引用其学生苏晓威的数据: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敦煌本成玄英《老子开题》谓'系师葛本不足五千言’,原因是,第11章'卅辐共一毂’,'卅’是'三十’的合文,少了一个字。”可见,道教的《老子五千文》是有一定渊源可寻的。
道德经正版原文
通行本中,将“恒”改为“常”,是为避开汉文帝的名讳。李零先生指出“常与恒不完全一样,常是经常,恒是不变。《道德经》的说法是'*而不改’。恒很重要,在道论类的作品中,是表示终极性的概念。楚简《恒先》的'恒先’就是指道。今本《系辞》的'太极’,马王堆帛书的'太恒’都是指道。”
丝帛已有破损,文字多有残缺。甲本不分章节,以“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帛书甲本卷后,还有四篇佚书,分别为:五行、九主、明君、德圣。乙本与甲本的章次完全一致。不过甲本用篆书抄写,而乙本则用隶书抄写。
所谓帛书,是指中国古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马王堆出土的《道德经》甲、乙本,是以手抄时间为主要依据进行区分的,而主要的推论依据是文中对帝王名号的避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