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7.8g过氧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碳酸钾中的阴离子是
极易溶于水,水溶液为透明液体,杂质含量极少,常用于活性染料染色代替纯碱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比纯碱好,用量只是纯碱的
(1)碳酸钾的化学式是K2CO3,由金属和酸根构成,故该物质属于盐;(2)其溶液中阳离子是钾离子,离子符合符号是K+(3)碳酸钾中钾为+1价,氧为-2价,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碳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1)K2CO3,盐(2)K+(3)+4.
在一带塞的已称重称量瓶中,精确称取按“干燥失重”测定法获得的干燥试样1g,溶于50ml水中。加甲基红试液(TS-149)2滴后,在不断搅拌下用1mol/L盐酸缓慢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粉红色。加热此溶液至沸后冷却,继续滴定至沸腾后浅粉红色不再消失为止。每Ml1mol/L盐酸相当于碳酸钾(K2CO3)69.10mg。
精制氯化钾溶液(250g/L)经阳离子树脂(732)柱吸附,并用蒸馏水洗涤至无氯离子流出为止。然后用200g/L的碳酸氢铵洗脱至流出液中钾离子低于2g/L为止。加热洗脱液至150°C,再将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593左右,然后通入CO2气体进行碳化,析出碳酸氢钾结晶,离心分离后用400°C左右热风使碳酸氢钾分解为碳酸钾。
食品级碳酸钾还需将上述工业品溶于水,加入还原剂除去重金属和砷。再经浓缩、结晶、离心、干燥、粉碎,得食品级碳酸钾。
7.8g过氧化钠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
澄清后用盐酸调Ph值至8~10,送隔膜电解槽电解。槽电压2.8~3.5V,槽温60~70°C。电解液中KOH含量10%~15%,蒸发浓缩至50%,冷却至30~50°C析出KCL分离了氯化钾后的溶液,进行预碳化,当KOH浓度低于30g/L时,过滤除去Fe(OH)3沉淀。然后继续浓缩至50%,进行二次碳化,析出碳酸氢钾。分离后于300°C下热风干燥(分解)得碳酸钾。
吕布兰法是将*钾与煤粉、石灰混合,还原焙烧,得黑灰(含碳酸钾、硫化钙等烧成物),经浸取、过滤、蒸发、碳化,得碳酸氢钾,再经过滤、煅烧得产品。此法由于工艺流程长等原因已被其他方法所取代。
重结晶法将工业级碳酸钾溶于蒸馏水中,进行溶液提纯,过滤除去杂质,把滤液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制得无水碳酸钾成品。
电解法是将氯化钾电解后得到的氢氧化钾溶液,在碳化塔中以二氧化碳碳化。经多效蒸发器蒸发、过滤得碳酸氢钾,再经煅烧制得产品。此法因原料易得、钾利用率高、无三废产生而得到广泛应用,但耗电较多。
离子交换法是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氯化钾交换。再用碳酸氢铵洗脱成碳酸氢钾稀溶液,经多效蒸发、碳化、结晶、分离、煅烧得产品。此法产品质量好,工艺流程短、适用于小规模生产。
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
草木灰法是最古老的方法,即从各种植物壳(如棉籽壳、茶子壳、桐子壳、葵花子壳)烧成的草木灰中提取。草木灰中含有碳酸钾、*钾、氯化钾等可溶性盐,用浸取、蒸发、结晶的方法可加以分离。此法由于产品质量低、不经济,且受原料来源限制而很少采用。
碳酸钾,白色结晶粉末。密度2、428克每立方厘米。熔点891摄氏度,沸点时分解,相对分子量138、21。
碳酸钾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不溶于乙醇、丙酮和乙醚。吸湿性强,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转变为碳酸氢钾,应密封包装。水合物有一水物、二水物、三水物。碳酸钾水溶液呈碱性。不溶于乙醇及醚。
硫化钾和碳酸钠反应是一个化学反应。当硫化钾和碳酸钠在一起时,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化钠和碳酸钾,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这种反应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否则反应会非常缓慢或根本不会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碳酸钾的pH值高并不意味着它完全无害。过高的pH值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影响生物生长和降低水的可溶解性。因此,在使用碱性物质时,需要注意控制其使用量和浓度,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