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主人能醉客(客中作古诗翻译)
但使主人能醉客
客中:指旅居他乡。兰陵: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一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酒后呈金*。玉碗(wǎn):玉制的食具,亦泛指精美的碗。琥珀(hǔpò):一种树脂化石,呈*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但使:只要。醉客:让客人喝醉酒。醉,使动用法。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
兰陵美酒甘醇醉人散发着郁金的香气,盛满玉碗色泽如琥珀般清莹秀彻。只要主人同我一道畅饮,一醉方休,哪里还管这里是家乡还是异乡?
这首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两首诗写得妙趣横生,富有韵味。
客中作古诗翻译
此外,文人墨客之间还会常常互邀出行,行酒作乐,吟诗作对,如在一些重大的节日时便常会饮酒聚会,像流筋曲水之习俗,就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文人群体间进行行酒作诗、畅饮吟唱的雅兴之事,昔时和雅之风,共襄盛世大唐。
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不仅将重阳酒俗写的淋漓尽致,亦写出友人相邀,开怀畅饮的美好闲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中展现了一幅闲适的田园风光及与友人把酒言欢的惬意释然。
白居易亦是十分爱酒之人,更喜与友人共享美酒,在诗《问刘十九》中他曾记述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之景,米酒己酿制而成,大雪之夜,在炉火旁,和友人共享新醅的美酒,杯酒交融,共叙友情,将真挚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在诗《客中行》中写到:“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产自兰陵的美酒佳酿,散发着醇厚的郁金香之芬芳,置于玉碗中晶莹清冽。只要主人能和我一起开怀畅饮,不醉不休,哪管它是身处故乡还是他乡,可见在宴饮待客时酒不仅仅以一种饮食出现,更是朋友间情感的重要传达。
酒,从一种饮品,逐渐成为文化媒介,酒里有着修齐治平的人生之道,有着和雅*的艺术之美,有着礼尚往来的至交之情,有着奉天承运的天国之仪,有着传承古今的历史底蕴。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唐宋之后,饮酒之风更加盛行,爱酒人士众多,酒已经成为国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宴会聚饮、离愁别绪、友人小酌、情感宣泄,对酒作诗、饮酒作画,酒填充了国人生活的全部,这一文化自古传承至今,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饮酒文化。
《诗经》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意思就是说我有美酒,这酒又香又醇,宴请嘉宾,大家其乐陶陶。从中可见,在那时候的古人们就已经把酒当作结交朋友的重要“工具”,通过宴饮,增加气氛,培养感情,更彰显礼仪。酒文化愈发形成。
自周以后,四海之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运昌,周礼兴,酒文化更加盛行,周人皆盛情好客,宾朋皆以酒待之。在《汉乐府·陇西行》中就描绘了一贤良通达的妇人热情迎客人,摆酒席以待之,席间有清、白两酒舀与客人,边饮边畅叙的场景。酒被奉为迎客待友的最佳之选,边饮边聊,人际和睦,社会和谐。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的姊妹篇。与前篇纯写江上泛舟不同,后篇记游,以登岸履险为主,也无谈玄说理的内容。文章前面记真景真情,通过毫不雕琢的天然佳句,给人一种壮阔的美感;中间对踞石攀木、俯江长啸的细致描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月夜登临的情趣。最后写梦见道士化鹤,纯属幻境幻觉,空灵奇幻,迷离恍惚,从中表现了作者内心怅然若失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