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意味着什么意思(立秋的含义)
立秋意味着什么意思
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时间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8日或9日。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8月仍是雨季。历年8月平均降雨量19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32%。*的气象特点之一是春旱秋涝。秋雨多,常有暴雨。1963年8月三天降雨量达427,6毫米,比有的年份总量还多。1963年8月9日一天降雨量220.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6%,比同年1—6月的降水量96.3毫米还大一倍多。
秋季气候干燥,夜晚虽然凉爽,但白天气温仍较高,所以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选用芝麻、蜂蜜、银耳、百合、乳品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
这阶段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有时降水偏多,形成夏涝,这种情况五六年一遇,有时降水偏少,形成“伏旱接秋旱”,这种情况四五年一遇。夏涝、秋旱对大秋作物均为不利。这阶段降水多少,不仅影响到当。年秋粮,而且还影响到水库蓄水以及来年底墒,有“麦收隔年墒”的说法,对冬小麦及来年春播作物都不利。
节降低2°C,降雨量为50一70毫米。*岛平均气温28°C,*北部为16'C,南北温差12°C。“立了秋,凉飕飕”,立秋节的第一候应是。凉风至。立秋节后的风向由偏南转偏北,偏北风的频率增多,开始逐渐降温。
立秋的含义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才为秋季的开始。黄河流域的秋季比立秋节晚1个月左右,长江流域的秋季比立秋节要晚1个半月到2个月的时间。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和防止旧病复发。秋季进补应选用“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具有这类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莲子、桂圆、黑芝麻、红枣、核桃等。
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而肺在五行中属金,与秋一样,故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滋阴润肺的食物有梨、银耳、百合、蜂蜜、豆浆、冰糖、木耳等。
春天和夏天是从南方起步向北推移,而秋天却是从北方开始,逐步走向南方的。我国*省北部地区最热的日子气温也在22C以下,是个无夏的地区,春天过去,接着就是秋天。哈尔滨8月11日进入秋季,沈阳在8月下旬进入秋季,*在9月4日进入秋季,黄河南岸的郑州在9月10日入秋,长江中下游在9月下旬入秋,两广地区在lo月中下旬进入秋季,*岛在11月中旬才夏去秋来。
形容人立秋了是啥意思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为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有“立了秋,把扇丢”的说法。实际上立秋后的温度仍较高,扇子还要扇。立秋节,我国各地仍是昼长夜短,日照强烈,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大大超过夜晚散失的热量。如果北风薄弱,天气连续晴朗,会出现炎热酷暑,形成“秋老虎”天气。*8月平均气温24.6°C,比7月低1.4°C,立秋期平均气温25.6°C。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音脸,意为收集)也。”秋是植物成熟的意思。立秋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子,俗话说:“立秋三日,寸草结籽。”立秋后天气由多阴雨变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苦夏的煎熬,有“入夏无病三分虚”的说法,这时人们脾胃普遍较弱,养生要注意调理脾胃,多食用清热、利湿、健脾的食品,使体内的积存湿热排出,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健脾胃的食物有山药、扁豆、栗子、大枣、牛肉、山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