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传统节日(四川凉山彝族过年时间)
彝族的传统节日
过彝历新年,选择年猪特别讲究,忌用种猪、老母猪、花毛猪、黄毛猪,且过完年就要选定下一年的年猪。过年猪的大小、肥瘦,被视为是否富有和勤劳的标志。
彝历新年因“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地域差异性,有许多大有讲究的传统习俗,但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即年前的准备阶段、年节的活动阶段和尾声阶段,每个阶段的民俗事项独特而丰富,彝族风情魅力无限。
南诏时期骠信《星回节》有“不觉岁月暮,感极星回节。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的记载。五代《玉溪编事》也记载有:“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为之星回节。”
凉山彝族过年多在秋收后,没有固定日期,各地也不统一,一般是以自然村寨为单位,由历算师或毕摩择吉日,时间多在秋收之后的十月或十一月。
过年前,全家老小出动打扫室内外的卫生,掸拂尘垢蛛网,清洗衣物、炊具,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迎接新年,寄托了彝族同胞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四川凉山彝族过年时间
“库诗”的头一天叫“觉洛之”,意味着年货备齐,一家人高兴团年。“阿普纪”后的第一天叫“觉古”,意为过年已结束,可以出门走亲访友。这前后的过年时间5天,不列入彝族十月太阳历计。
彝族十分重视年节,对年节准备很有讲究。主要内容为:选定年猪、催肥长膘、择定吉日、酿制美酒、砍备年柴、磨面备食、推制豆腐、掸尘除秽等。
在过年前一两个月,各家都会上山砍柴、割蕨基草,将柴火晒干后堆放在屋前待用,高高的柴垛堆寓意着来年的勤劳、丰收、康乐。
当节日彝历新年来临,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做腊肉灌腊肠,穿上最隆重的衣服,围坐在火塘旁,举起酒杯、尽享美食、放声歌唱,祈福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彝历新年”的时间根据彝族十月太阳历来确定,这种历法是彝族一直在生活中使用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把一年分为十个月,一个月三十六天,一年五个季节,一个季节为七十二天,剩下五天或六天为过年节日。每个地区过彝族年的时间不一样,但都会选择一个传统观念里认为的“好日子”。
2023彝族过年是几月几日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巫师“苏尼”在彝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川、滇毗邻处的大、小凉山较为突出。在滇、黔、桂彝区,除保留着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信仰外,部分地区还流行着道教、佛教。近代以来,*教与天主教也传入少数彝族地区。
彝族的传统节日有彝族年、火把节、跳公节、补年节等多个节日。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此外极少数地区的彝族还会过祭山节、祭龙节、插花节、跳弓节、护林节。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