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是指哪三个人(苏轼一生娶143个老婆的故事)
三苏是指哪三个人
苏洵的教育方法是相当科学的。不是枯坐书斋苦哈哈地死记硬背,而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他经常带着两个儿子走遍名山大川,走访名师高仕,游玩时写诗作文,谈古论今,堪称深度游学。
苏轼与苏辙自幼一起长大,几乎形影不离。苏辙一生对哥哥始终是敬与爱的。如果说,苏轼是众人心目中的偶像,直至今天也仍是个“万人迷”,那么他的第一个“迷弟”,一定是弟弟苏辙。苏辙曾感叹道:“嗟我顽钝质,乃与公并生。”(苏辙《次韵子瞻见寄》)就是说,自己如此“顽劣愚钝”之人,竟能成为如此杰出兄长的弟弟,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啊!当然苏辙这个说法过于自谦,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这是对苏轼、苏辙兄弟情相当高的评价。
这本书中写道,苏洵对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严厉有加,同时也注重启发兴趣,因材施教。苏洵对孩子的心理拿捏得相当到位,比如为了引起孩子的读书兴趣,他故意把好书“藏”起来,引得苏轼兄弟二人因为“猎奇”而偷来看;他还以经常和两个儿子一起搞同题作文比赛,亲自下场“参战”,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通过不同视角的探讨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苏辙其实是哥哥苏轼的坚强后盾。苏轼深陷乌台诗案时,苏辙上诉皇帝,希望以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苏轼赎罪。苏轼以为自己将死,把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弟弟苏辙。最后苏轼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被贬至黄州安置。苏轼必须奉命即行,来不及安顿好自己的妻儿。后来是苏辙护送嫂子、侄儿等众人平安到达黄州。
苏轼一生娶143个老婆的故事
苏洵非常注重培养两个孩子理性思辨的思维习惯,即*思考的理性*。他不仅把自己山川游历中的各种见闻绘声绘色地讲给苏轼、苏辙听,更把历代典籍娓娓道来,让他们有了对于经典最初的认知与思考。他们探讨的问题涉及国计民生、王朝的外交与边防,以及历史的经验与对照,这些本属于父亲思考的问题,在读书探讨的过程中,也变成了两个少年开启理性思维的钥匙。
而刘向则是我国目录学的开山祖师,他还曾编修了著名的神话书籍《山海经》,而且这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文章朴实无华,对国家大事有很独到的见解,由此可见当时的文坛泰斗用这两个人来形容苏洵,足以证明苏洵的不凡之处。
是一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人,因为他的哥哥苏轼实在是太有名了,不过翻开真实的历史,苏辙其实也非池中之物。
这两人分别是未来的宋诗第二人苏轼,以及他的弟弟苏辙,他俩日后霸占了“唐宋八大家”中“三苏”的两席,而占据了另一席的苏洵则是他俩的亲爹
”中虽然只有苏轼大家比较熟悉,但其余两人也并非是沾了他的光,才位列的“八大家”,他们二人其实也都各有成就,不过因为苏轼名声太大,他们才会被“忽视”。
苏轼父子三人简介
史书中对这段记载,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但是我们却能从中看出很多事,第一,苏辙的影响力,当时应该不低,否则以“拗相公”的脾气性格,加上当时皇帝对王安石的支持,苏辙应该不敢在推行新法的一开始,就给新法泼冷水。
据记载,他在文学上最突出的表现,不是诗词歌赋,而是对于历史和时政的评论性文章,他的代表作《历代论》,对历史中的一些重点人事,都做了非常精要的分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对于刘备的论断:
其实并不是,苏洵虽然没有能在科举中有所作为,但是他在文学上却依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据《宋史》等*载,他当年带着儿子进京赶考时,曾把自己的文章给当时的名流欧阳修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