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红杏出墙代表什么意思)
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上一句
一枝红杏出墙来上一句是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两句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满天绚丽的春光。
然三四句却转出一个全新的境界:“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联藉比拟手法将春色具象化,展现出春天的活跃生机;前后句巧妙呼应,前句蓄势,后句喷薄而出,写活了春天冲决牢笼的气势。
诗的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扣题,写欲游园而未遇主人。首句写其寻春探幽之行,“小扣”状其惜春,唯恐惊动主人与园中的春景。“久不开”似将败兴而归。
“一枝红杏出墙来”摘自叶绍翁创作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原文如下:
同时它也显示出诗人主观意境的升华,虽然游园不值,但他却从红杏出墙的盎然生意中领略到大好春光,获得了审美的*与哲理的启迪。后人所欣赏的也正是包含其中的那种积极乐观、蓬勃向上的“理趣”。
红杏出墙代表什么意思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农历二月,惊蛰春风,惊醒了沉睡已久的花草树木。杏花最是积极,率先向世人展示自己美艳动人的娇躯。正所谓三月红杏闹枝头。农历的二月被为杏月,自是不假。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说起六月的花,那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荷花了。荡漾的湖水,碧绿的荷叶,红里透白的荷花,在盛夏的阳光下,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六月,因而称之为荷月。
“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清明断雪,此时的大地已经春意盎然。阳春三月,正是祭祖踏青的好时光。满山遍野的桃花,正在肆意的盛开,宛如娇艳动人的红粉佳人。三月桃花粉面羞,因而三月又称之为桃月。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六月正当荷花盛开的季节,所以称之为“荷月”。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全诗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农历的八月十分,又到了孩子们开学的季节,此时的校园恐怕桂花香满园。八月,中秋,一家人围坐于桂花树下,吃月饼,赏明月,听老人将吴刚伐月桂的故事,好不惬意。八月桂花遍地香,八月有成桂月。
卢象《竹里馆》诗:“腊月闻山鸟,寒崖见蛰熊。”十二月正值冰天雪地、严冬酷寒季节,所以又有“冰月”、“严月”之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农历的十一月,初生的芦苇仍显稚嫩,白色的露水早已在嫩绿的叶片上凝结为霜。在寒风之中,唯有芦苇不惧,早已冒出嫩绿的新芽。冬月葭草露绿头,十一月又称之为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