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的皇后(赵匡胤一生最爱的女人)
赵匡胤的皇后
赐冠帔。乾德五年,太祖召见,复赐冠帔。时偓任华州节度,后随母归镇。孝明后崩,复随母来贺长春节。开宝元年二月,遂纳入宫为皇后,年十七。性柔顺好礼,每帝视朝退,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太祖崩,号开宝皇后。太平兴国二年,居西宫。雍熙四年,移居东宫。至道元年四月崩,年四十四。有司上谥,权殡普济佛舍。三年正月,祔葬永昌陵北。命吏部侍郎李至撰哀册文,神主享于别庙。神宗时,升祔太庙。
后妃传》),足见夫妻情深。宋后无出,她在太祖仅存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959-981年)中,似乎更为偏爱幼子德芳。由于德昭年纪比名义上的母亲还要大,宋后或许是为了回避这种尴尬,对他保持距离,而对于小自己七岁的德芳,就不存在这种顾忌。
宋后的父亲为宋朝立国有功,兄弟多富贵。七妹嫁于后蜀末代皇帝孟昶的孙子孟隆谂;幼妹则嫁于北宋名相、莱国公
(951-979年)也比宋后要年长一岁,然而夫妻恩爱无比。宋皇后性情柔顺好礼,史称她每当太祖退朝,「常具冠帔候接,佐御馔」(《
这事后来还是被赵光义知道了,心里很不是滋味,而赵德昭也有点惶惶然,毕竟这可是篡位嫌疑啊,虽然不是自己做的,但主角是自己啊。
赵匡胤一生最爱的女人
理论上,赵光义对宋皇后应该会好些,毕竟,在赵匡胤去世的当晚,在见到赵光义居然第一个来到皇宫时,知道大势已去的宋皇后很是机变,说了几遍那句"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的传世之言。
25岁丈夫死,到44岁自己亡,可怜的宋皇后守了19年的寡,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这19年里,赵光义如何对待她,史书没有记载,我们权当平平淡淡吧,毕竟是19年,不短。
前面说了,赵德昭是个喜怒不显于表明的人,挨了叔叔皇帝赵光义的训斥后,一声不吭地回了家即拔剑自刎,死了,享年28岁。
丧事办完以后,宋皇后的梓宫(也就是棺材)先是放在了已经故去的燕国长公主(宋太祖之妹)的府第,后又权殡在普济佛舍,既不和太祖合葬,也不置于先祖之庙,实际上就是把宋皇后晾着的意思。
老二赵德昭,是赵匡胤和结发妻子贺氏生的儿子,宋太祖驾崩前,已官职类似宰相之位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光义即位以后,他改任京兆尹等职位,封武功郡王。
韦太后一天接待了105个
直到宋皇后去世九年后的至道三年正月,才把宋皇后祔葬了宋太祖的北边,还是没有让他们夫妻合葬,但也让吏部侍郎李至为宋皇后撰写了哀册。
按照皇朝规制,前朝皇后去世,作为继任者的赵光义,是要给宋皇后成服的,也就是赵光义要穿丧服以示哀悼的。照说这宋皇后可是自己的亲嫂子,作为小叔子,那是要穿丧服的,但赵光义不但自己*,而且还不让大臣们来亲临丧礼,这是严重违背礼仪的事情,缺乏对宋皇后最起码的尊重。
由于历史上一直对赵匡胤之死的原因持怀疑态度,所以,在如何对待赵匡胤妻儿的问题上,赵光义应该是一直小心行事的,明面上是找不到任何刻意谋害赵德昭和赵德芳兄弟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