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碱的化学式(纯碱与烧碱的区别)
烧碱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又称烧碱和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具有高腐蚀性的强碱,一般为白色片状或颗粒,能溶于水生成碱性溶液,也能溶解于甲醇及乙醇。此碱性物具有潮解性,会吸收空气里的水蒸气,亦会吸取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氢氧化钠为常用的化学品之一,为很多工业过程的必需品,常被用于制造木浆纸张、*品、肥皂及其他清洁剂等。
氢氧化钠在很早以前就以碱性物质为人们熟知。1787年,*NicolasLeblanc(1762-1806)发明了用食盐制取氢氧化钠的合适工艺,并进行了大规模生产。1887年,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创立了酸碱电离理论(即水溶液酸碱理论),他提出酸即在水溶液中凡是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物质,碱即在水溶液中凡是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从此氢氧化钠的碱性得到了明确的定义。
氯碱装置同时生产烧碱和氯气,生产1吨烧碱的同时,会生产0.886吨氯气。工业中把氯气液化生成液氯以便于运输。液氯在常压下即可汽化成气体,吸入人体能严重中毒,有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易燃易爆,属于危险品,储存超过5吨就列为重大危险源,运输成本高。
液氯为基本化工原料,可用于冶金、*、造纸等工业,并且是合成盐酸、聚氯乙烯、塑料、农药的原料。烧碱和液氯联产,但消费领域不同,导致两者同时生产时需求不能完全一致,因此烧碱和液氯一般呈周期性负相关关系。氯气的下游来说,国内耗氯最大的单一产品是PVC,因此PVC价格和烧碱价格在一定周期内也呈负相关关系。
纯碱与烧碱的区别
烧碱,学名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是一种具有强腐蚀性的强碱。烧碱为基础性化工原材料,工业上有“三酸两碱”之说,意指国民经济生活中的五种基础性化工原材料,具体包括盐酸、*、硝酸和烧碱、纯碱。倘若没有三酸两碱的基础化工产业,现代化工业无法得到发展。由此,烧碱的工业地位可见一斑。
在2017年之前,烧碱区间大致为1600至2400。烧碱最近五年最低价1500,最高价5700。最近两年大致区间在2300至4300之间波动。当前价格2600,如果放在五年的周期中,价格分位数为26%。当前价格属于偏低位,但不能说是绝对历史低位。因为我们通常把价格分位数低于20%的价格,看作是比较低的价格。把价格分位数低于10%的价格,看作是极端低的价格。
生产烧碱上游原料主要为电、原盐、水等,其中生产1吨烧碱需要电力2300~2400度,原盐1.4~1.6吨,水6吨,电力约占总生产成本的60%,原盐约占总生产成本的20%,而水的价格较固定且成本较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历史数据看,原盐与电的价格也是长期相对稳定,对于烧碱价格波动影响有限。
2015年烧碱的产量大约为3020万吨,之后逐年提高,到2022年,达到3980万吨,年均增长大约4.5%。
纯碱和小苏打的区别
因此如何消耗氯气一直是行业中绕不开的问题,氯碱企业一般根据液氯的下游市场需求决定氯碱的开工率,就地*液氯,对外销售烧碱。
我国是烧碱的净出口国,但进出口量与产量、消费量相比占比不大。2021年中国烧碱产量3891万吨,进口量5.47万吨,出口量148.23万吨,净出口142.76万吨,净出口占产量的3.67%。
烧碱的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氧化铝、造纸、染料、化纤、水处理、冶炼金属、石油精制、棉织品整理、煤焦油产物的提纯,以及食品和木材加工及机械和化学工业等方面。其中,氧化铝、化工、化纤是烧碱的主要下游消费行业,约占烧碱总需求量的一半。
第二,更适合做多而不适合做空。因为烧碱成本主要是原盐和电,在不景气时,可以不生产,灵活性高。也就是说烧碱成本相对固定,并且供给具有很好的弹性。烧碱需求广泛,不会因为某个行业不景气导致需求大幅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