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黄牛的下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是什么?)

豆子10个月前 (01-30)精选百科217

牧童骑黄牛的下一句

词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歌声,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这首诗是袁枚因热爱生活,辞去官职后侨居江宁。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捉蝉。看到这一幕触发诗人的诗兴,于是作下这首《所见》。

牧童骑黄牛的下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是什么?)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响亮的歌声响彻在整个树林。忽然想要捕捉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有人说这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这是非常有可能的。随园主人袁枚经常保养锻炼,身体很棒的。曾经在黄山游玩时,这个六七十的老头还管和一个年轻人比赛爬黄山,这老头还能捷足先达!不得不令人佩服。无官一身轻,终老游遍江南江北,所见所知自然广博。而对于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田园生活的真心雅趣,从他远远地观察到这诗中骑牛小孩的神态,他的童心未泯就表现了岀来。

歌声振林樾。更引起诗人注意的是这个小孩还唱起了歌,歌声在山路边的树林里回响激荡。诗友们有没有试过在一片空旷的树林里大喊一声有回声的体验呢?白马有过,声音确实有点像扩大了一样的回声。再者,黄昏或早晨的林子里一群鸟的叽叽喳喳声也是很嘹亮的。本来小孩说话的声音不会很大的,但是他们一旦玩疯时,兴奋时,声音就不由自主提高了,比方说诗中的这个小孩子的歌声,仿佛让浓荫的树林都感到振颤了。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下一句是什么?

小时侯俺的家里也喂了两三头黄牛呢,所以还知道黄牛的性情基本上是很温顺的,走路总是慢吞吞的,总喜欢伸舌头卷路边的青青嫩草。学校放假的时间我每天都去地里河边割草回家喂它,不像这牧童的牛,赶着让它吃草就行了。我家乡那里到处是庄稼地,放牛一不留神牛就会吃庄稼苗了,所不能放它的。哪怕对于生活在大清朝的随园主人袁枚来说,在田野上能见到牧童骑牛是一件令他很欣欣然于田园生活的事。

当我们安静下来,再读袁枚的诗,就会发觉他的这些小诗实际上是对人生积极的意义,生命之间的情趣与和偕的哲学辨证思考。这随园先生的诗,讲穷性灵,就是要求诗人用真情、个性、诗才来创作。他推崇杨万里,公安三袁等人的诗道。诗风自然清新,语言浅白如俗语,活泼生动,自带童真和风趣。比如《所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性灵说主张通过直抒胸臆来表达诗人的性格和真实情感。而袁枚的性灵说主张又包括诗人的性情,性格,诗才。在《所见》这首小诗里,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了了二十个字,就已经栩栩如生的把一个机智灵敏的小牧童形象勾勒出来。诗句是诗人的心声,心中想什么,向往什么,就会见到并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什么。诗人内心清明澄澈,早就看透官场那种上行下效,尔虞我诈的官奴风气和世态,因而能早早退出官场,实现了梦想中的自由之身。

在前面我们已经读过袁枚的《苔》两首。其中的第一首在前年的春晚上火爆了一场,让许多人记住了袁枚的名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读一遍,让人心着实震撼!再反复揣摩读,它给我们的生活感悟带来的冲击力真的惊人。还有第二首: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勘破了尘世和人生,以宽怀包容非我类者。诗中的问话更是让人忍俊不禁,诙谐自得。

关于这一点,袁枚在他的《随园诗话.卷一》第六篇里引用庄子的话说“履者,足之适也。”后又自个说“忘韵,诗之适也。”就是说随园主人是不愿意被诗的韵束缚住,而丧失了最佳的真性格和真感情。与韵脚相比,他更在意诗的意境。白马对这一点不太赞同,毕竟失韵的诗不上口呀。但这例子在古代已有之,比如唐朝的王维在《杂诗》里写的那四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小学必背古诗之滁州西涧

拙文前面已经说了这是一首五言古风绝句,并非格律诗,因而这首诗是不大讲究格平仄规律的。袁枚的诗文讲究的是性灵,他常跳出格律的框架,自由的发挥自己的才情与真性情。然而这首诗的两个韵脚并不相同,就算按二,四句尾的两个入声字“樾”和“立”来作韵脚吧,这两个字又不在同一个韵部。按平水韵讲,“樾”属于入声字部的六“月”;“立”属于入声字部的十四“缉”。亲爱的诗友们,你们感到奇怪吗?

牧童骑黄牛。现在谁还能见到这种风景?可以说太少了。紧张的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时间节拍,即使身家不菲,恐怕也不如这个放牛的小孩,悠悠地走在山野间的林荫小路上。无扰无虑的样子,想像一下这小孩的可爱你的紧张便可以被放松一点点。

白马读这首诗好多遍了,对诗人袁枚的才情真心佩服,对这首小诗的精彩也同样叹服不一。但白马至今有尚有一大问题不明白,就是这首诗押韵的问题。

和我小时候我家的牛是用来干活而喂养的不同,我家的牛扎有牛鼻圈,系的有撇绳,以便于让它们干活时听号令。黄牛和水牛的相比较来说黄牛的背部要窄陡些,水牛的背躯宽大些,所以水牛背更容易上去,坐得也稳当些。这个小牧童能骑在黄牛背上,可以判定这小孩的手脚是比较灵活麻利的。或者诗人在旅途里远远地目睹了牧童骑从地上跨到牛背上的过程,因而注意到了他。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