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是什么样的人(吕不韦性格特点)
吕不韦是什么样的人
在结识秦异人后,吕不韦不断游说秦秦异人,告诉他可以帮助他获得权力。也许经过长时间的交流,秦异人就不会再躲了,有时,他会在吕不韦面前倾吐苦涩,甚至暴露自己对权力的渴望。如果道是相同的,他将是一拍即合。当局外人不知所措时,他建议他可以帮助说服安国君和他的妻子华阳让立秦异人成为继承者。在秦同意这个方法之后,吕不韦给他留下了一些钱,为了吸引人才,他把家里剩下的财产拿去了秦国。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1-4]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复命让其举家迁蜀,吕不韦担心被诛杀,于是饮鸩自尽。
吕不韦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20余万言,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书成之日,悬于国门,声称能改动一字者赏千金。此为“一字千金”。
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为王,吕不韦为相邦,号称“仲父”,专断朝政。
吕不韦性格特点
在子楚死后拥有纯正秦国血统的长安君发动叛乱,以此为借口,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和血统的纯正性,否定秦始皇继承秦国王位的资格,这在秦国国内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话题,在六国也沦为笑柄。秦始皇嬴政和吕不韦之间最大的分歧是政见分歧,是一个帝国未来走向的问题。只是作为二把手的吕不韦,终究不可能成功。
虽没有完成灭国目标,但是为秦始皇日后的统一奠定了绝佳的军事基础,秦国在战略上碾压了三晋,国际局势十分明朗,这些都是吕不韦治国能力的体现。
同时站在一个帝国的角度,吕不韦不可能功成身退,他没办法做到见好就收,这不是他个人的原因和问题。而是他这10年所做出的任何一件好事或者是坏事对当时产生影响的结果。没有任何一个真正优秀,想做一点功劳的政治家是有退路的。只有那些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时时刻刻想着自己家族利益如何最大化的人,才能够狡兔三窟见好就收。
这一点吕不韦做的也没有错。也在编写吕氏春秋的过程当中,召集了天下大才李斯。吕不韦是想要在法家思想的指导和基础之下,融会各家学说编辑一部致用之书,以体现其历史观和政治主张。对当时秦国进行统一天下的大业,奠定一种全新的成体系的思想基础。但当时的秦王嬴政并不认可。秦王嬴政是坚定的法家支持者,两者之间的政见分歧也因此而起。
当时的大商人有权势没地位,作为商人的吕不韦也依然希望自己能够在政治上获得一席之地。当时的吕不韦在赵国邯郸经商时期,发现了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
赵姬长相复原图片
不过除此之外吕不韦,在秦国民众当中的影响和支持度也毋庸置疑。其实秦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前还保有河西之地,只是后来被魏国夺取。之后的秦国虽然在战略上被碾压,但是秦川沃野依然存在,只是秦国没有那个生产能力去开发。商鞅变法以后,原有的土地被开发,而且河西的富余之地也被夺回。但随后秦国就进入到了争霸战场,国内的很多农业方面的设施都没有建立成完整的体系。
至于吕不韦是否见到子楚的第1面,就认为这个人可以被自己利用,自己的舞台在秦国。还是碰巧就因为看到了子楚,而决定将秦国作为自己的舞台。
吕不韦第2个阶段的结局并不算好,最终被赐毒酒而亡。在表面上吕不韦的死,是因为他卷入了宫廷争斗,因为叛乱和长安君。但这两件事吕不韦都坚定地站在秦王嬴政的一旁。甚至正因为这两件事情的敏感性,使得吕不韦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隐瞒,杀伐果断胜于秦王。但同时他又有顾忌,这正是吕不韦骑虎难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