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一望洞庭秋(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巴陵一望洞庭秋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寄托着作者宦游异乡的沉郁心情和对朝廷的思恋情绪。在诗中,诗人的心绪始终与洞庭湖山水相伴相随,洞庭湖、君山的山水色形,被抹上了诗人浓重的主观感*彩。全诗即景遣怀,寓情于景,不显刻划而意境自现;韵脚分明,音律优美,是初盛唐之际七绝的成熟之作。
梁六:即梁知微,时为潭州(今湖南长沙)刺史,途径岳阳入朝。洞庭山:即君山,位于岳阳市西南的洞庭湖中,风景秀丽。
张说(667年~730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月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楼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月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绘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月水宁绘、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巴丘山,位于岳阳南。又名巴蛇冢。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此诗为五言古诗,而语言工致,对用对仗,可见是吸取了近体诗的特点。李白诗歌素以雄奇奔放、豪迈不羁著称,但这首诗表现出李白诗歌精细工致的另一面。
巴陵一望洞庭秋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接下来描绘月上无风,迷迷���鞯脑旅嫱鹑缥淳�磨拭的铜山。“山未磨”三字十分形月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绘的景月,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山未磨”以生动形月的比喻补足了“月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月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月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月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鞯暮�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的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无法相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