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见贤思齐(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
的得意门生,非常敬重自己的老师。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叔孙武叔说这话是不对的,我怎么能赶得上老师呢,人的学问好比围墙,我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而我的老师孔子的围墙却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进去,那就无法看见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然而,能够找着大门进去的人可能不太多。所以叔孙武叔这么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谈的是道德修养问题。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德才兼备者;齐:相同;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孔子这句话,成为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意思是要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也要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覆辙。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择善而从,就是“见贤思齐”;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见不贤而内自省”。
那么,如何做到见贤思齐呢?孔子讲:“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见贤思齐无须好高骛远,可从身边开始,从自己做起。我们周遭诸多熟悉之人、平凡之人,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品味,就会看到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秀品质,看到他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优点。
见贤和见不贤,都是以别人作为自己的镜子。见贤思齐,是确立一个修身养德的榜样;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是以反面典型作镜鉴。《论语》中还有一句话:“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人要在善与不善、贤与不贤之间做出鲜明的判断和选择,形成好的道德习惯,见到好的行为,就急急追求,只怕赶不上;见到坏的行为,就像手伸进开水里一样,赶紧避开。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身处危急时刻,人们往往提高警惕,更容易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日里,人们反而容易失去警觉、疏于自省,如此久之,危险就难免接踵而来。因此,我们更应当将自省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拿出“吾日三省吾身”的态度,对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
自省的意义不止于认识不足,更在于超越自我。以平和心择善而从、以进取心博采众长,自知自省、时刻不松,才能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进而促进自我提升、自我完善,不断升华人格。
“见贤思齐”,昭示了榜样的示范作用;“见不贤而内自省”,则是说明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自省”就是自我反思、反省,其目的正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所言:“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论语·述而》中,孔子还有类似的表述:“
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学习的知识就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犯了错误,就不要害怕改正。
21.《论语》中表现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见贤思齐原文
22.孔子认为质朴与文饰应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否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孔子对好学有自己的标准,阐述说话谨慎,做事敏捷,并且向有道德的人看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论语》中表现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曰:“质【质朴、朴实】胜文【华美、文采(形容词,雅丽;今多作名词,文学才华】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固定词组,配合适当】【文质彬彬,今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
(《阳货》)【注释】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小子何莫学夫《诗》?)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ěr):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