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湖的传说(大明湖景点介绍导游词)
大明湖的传说
湖名见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据说保留大明湖名号也许是与纪念明代忠臣铁铉有关,是为乾隆皇帝对大明朝兵部尚书铁铉忠君*的肯定。
铁铉(1366—1402)字鼎石,河南邓州(今邓州市)人,元代色目人後裔。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历官山东布政使、兵部尚书,在靖难之变时不肯投降造反夺位的燕王朱棣,被施以磔刑。
大明湖,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历水陂”,唐时又称莲子湖。北宋文学家曾巩称“西湖”、“北湖”。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始称“大明湖”。
乾隆可以为铁铉修建铁公祠,也为纪念前朝的忠臣,保留大明湖的称号。这既宣扬了忠君*,也显示了自我的胸襟,最后也是给大明朝伤口上撒了把盐,昭显大清朝皇帝比大明朝皇帝圣明。
後人尊其忠义不屈,在各地有铁公祠以祀之。南明时,赠太保、諡忠襄,清乾隆时諡忠定。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于大明湖北岸西端建铁公祠。可见乾隆皇帝对大明朝忠臣铁铉的推崇。
大明湖景点介绍导游词
1958年市*将大明湖一带正式辟建为大明湖公园,并疏浚湖底,修砌湖岸,维修古建,广植花木。经过疏浚清淤、修缮扩建,砌筑了湖岸,美化了园容,恢复重建了名胜古迹,增添了茶社饭店、游船和游乐设施,使之旧貌变新颜,姿容胜往昔,成为济南著名风景游览区之一。
当然,这个所谓的民间说法自然是人为杜撰而成,要知道早在明朝万历年间,王象春就曾经对大明湖四怪进行了记载,因此这个说法,也仅仅是清朝人为了讨好乾隆后者后人牵强附会所做的杜撰罢了。
她们死后,湖畔杨柳被害的地方,长出了茁壮的柳林;湖中荷花自尽的地方,生出了艳丽的红荷,柳枝拂水,向着荷花点头;红荷挺立,朝着柳枝传情。湖民们说:这是杨柳和荷花的化身,她们活着不能结合,死后也要日日厮守相聚。
古时候,济南北郊有个大明国寺。寺内殿宇雄峙,亭阁林立,每天经声佛号,响遏行云,看上去极为庄重、排场。然而
寺内的和尚却不守教规,勾结官府,欺压百姓。尤其可恶的是经常利用信徒烧香还原、祈求得子等机会,坑害*污来寺拜佛的良家*。传说有一个官人的母亲病了,请了许多*医治,也不见效。官人的妹妹至爱至孝,便要去大明国寺为母亲烧
大明湖四大怪
谁知天有不侧风云,湖畔有一官宦人家的恶少,垂涎荷花的美貌,生出歹心。一日趁荷花家中无人,带人抢走了荷花,欲行不轨。杨柳闻讯,追来抢救。恶少指使家丁对杨柳动武,杀死了杨柳,他含恨倒在了明湖畔。荷花见状,悲痛欲绝,挣开强人之后,纵身跳入湖中,殉情自尽了。
很久很久以前,湖边一对青年男女痴心相爱,男的叫杨柳,女的名荷花。小伙子英俊潇洒,姑娘如花似玉。杨柳诚实勤劳,荷花美丽聪慧。她们自*在一起游戏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以后,便互生爱慕之情,且情深意笃,曾互指湖水为誓:非君不娶,非君不嫁。两家的家长也认为她们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准备待筹备妥当之后,择日为她们完婚,结成百年良缘。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是大明湖的最好写照。漫步湖畔,但见垂柳飘拂,红荷点波,景色如诗似画。看到红荷垢柳人们自然会想到有关柳荷的美丽传说。
通常有水就有蛇,可大明湖中没有蛇,有青蛙,可人们没有听到过蛙鸣,不管是连续暴雨还是几年大旱,水都保持原有水位,不涨也不跌。对于‘蛇不见;蛙不鸣’,这一奇异现象,人们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就编造了一些传说。
再说官人抢出了妹妹,治好了母亲的病,大明国寺的和尚已遭天遣,百姓拍手称快。从此以后,官人辞职,在大明湖中种藕捕鱼,周济穷人,奉养老母,日子过得满快活。而那些恶和尚有的喂了鱼虾,有的变成了湖里的蛤蟆,看到人家过上了美好的日子,只会生气鼓肚,却永远叫不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