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七国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赵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赵国领土大致为今山西北部和中部,*西部和南部。都城原在晋阳(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中牟(今鹤壁),又迁至邯郸。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赵国国君嬴姓赵氏。赵国始祖造父,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因征伐徐国有功,受封于赵城,由此为赵氏。赵氏历经二十余代,传至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鞅打破了晋国六卿的格局,赵毋恤力战智、韩、魏的围攻,简襄之烈确立了赵国版图。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七国位于今天的哪个省
赵国其领土大致为现在的山西北部和中部,*西部和南部,是战国七雄之中比较有实力的一个诸侯国。他是在三家分晋之后由赵烈侯建立的,而后几经迁徙。
战国就是一个各国此消彼长的历史,各国领土不固定。赵国虽然是三家分晋的主导,但成立初期实力非常弱,还不如弱小的韩国,战国七雄仅强于燕国。赵国不仅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而且其国土还被中山国分成两半。直到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开启变革,振奋赵国的国力,国土面积大了三倍。
赵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七雄的正式形成。赵国自公元前403年建立,于公元前222年被秦所灭,国都曾两迁,有三座城市曾为赵国国都,现分别位于三个省,分别是晋阳、中牟、邯郸。
赵国的第一个都城为晋阳,位于现太原西南,地处太原盆地北端,农业条件优越。公元前425年,赵襄子死后传位于其兄之子赵浣,为赵献子,赵襄子之子赵恒子赵嘉驱逐赵献子,迁都中牟。赵恒子于公元前424年死后,国人重新迎回赵献子,仍以中牟为国都。
中牟,现位于河南省鹤壁市西部山城区一代,作为赵国国都仅有不到四十年时间,时间较短,影响也很小,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鹤壁曾经是赵国的国都,但中牟作为赵国国都期间,赵国正式获得周王室的认可,成为诸侯。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赵烈侯赵籍为诸侯,赵国正式建立。
*属于赵国还是燕国
唐代杨炯《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以某年月日,归葬於某原。碣石、恒山,燕南赵北,礼仪光被,宗族相临。”北宋苏轼《定州到任谢执政启》:“燕南赵北,昔称谋帅之难;尺短寸长,今以乏人而授。”南宋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太行之下吹虏尘,燕南赵北空无人。”南宋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一词有:“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燕南赵北”一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公孙墩传》,有童谣曰:“燕南陲,赵北际,*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说的是公孙瓒在此据重兵,筑高楼,以待天下之变的事。
清圣祖康熙帝《赵北口》:“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萧鼓陋横汾。”清高宗乾隆《鄚州道中》诗云:“我爱燕南赵北间,溪村是处碧波环。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儿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