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投档线(投档线和录取线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投档线
投档线指的是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投档线有筛选学生档案的作用。过了投档线才会向高校投递学生档案,低于投档线就不能录取,且一般各个大学都有一个调档比例,在120%以内。
投档分数线,通常是指高等院校在招生过程中,对考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一般来说,只有高于或等于这个分数线的考生,才有可能被学校录取。投档分数线是高考录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决定考生能否被高校录取的关键因素。
投档分数指的就是院校投档的分数线,也是会被称为调档或是提档线,都是以院校为单位的,尤其是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的成绩标准,所以每所院校的的投档分数线也是各不相同。
抛档线,亦称投档线。是考生填志愿后是否能进院校考虑范围内的划分线。到了抛当线不是被录取。投档分数线全称院校投档分数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投档线是投档分数线的简称,每个大学都会有一个最低投档分数线。按照志愿院校规定的比例,确定各省考生向志愿高校投递考生电子档案的最低分数。
投档线和录取线有什么区别
投档线指的是投档分数线的意思。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投档分:是高考录取时用来判断学生是否被录取的一个重要标准,也叫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或者最低录取分数线。
“投档线”又称“抛档线”是对应省招办来说的,表示省招办向高校投出了档案。其实投档线和调档线是一个意思的。
通常所说的院校“录取线”是招生院校在某省(市、区)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按文史、理工类所录取考生中,录取最低分的考生所形成的分数线(特殊情况除外)。
即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2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投档线是最低分数线吗
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由于提档比例最大可达到120%,提档人数肯定大于录取人数,因此录取线通常不会低于提档线,第二种情况是,当第一志愿考生数不能满足学校的招生计划数时,则提档线即为该校的录取线。
由于省招办实行平行志愿,所以实际投放到院校的考生档案个数只是略多于该院校的招生计划,而且现在,一般院校也是能录就录,不难为大家,所以,一般情况,投档线等于录取分数线。
例如第一批的某高校理工类计划30人,填报该校且成绩在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上的有80人,省招办按招生计划数的1.2倍(30×1.2)需投档36份,计算机将这80人按招投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排序在第36位考生的招投总分即为该校本批次理工类的调档线。学校经审阅,择优录取其中30人,将不予录取的6人档案退回省招办。
也就是说,如果A校在一个地区计划招生100个人,提档比例是120%,当地招办就会把报考A校的前120个人的信息发送到A校招生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