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羡鱼的故事(临渊羡鱼结合实际的例子)
临渊羡鱼的故事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枣强东)人,西汉哲学家。专治《春秋公羊传》。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
唐玄宗开元721年,孟浩然再次来到长安,给当时的宰相张九龄送了一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是他在游历洞庭湖时写的,诗中用到这个典故。
这其中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过程。这个过程就如桥梁一样。要有达到目标和理想的桥梁,有两个条件不能缺失,一是方法,二是行动。任何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需要千方百计去克服,这就需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方法有了,还需要有行动,这个行动也必须是积极的、持久的、坚韧不拔的。这是“结网”的问题。
诗中描写了洞庭湖壮丽的景色,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希望能够得到张九龄的举荐提拔。
有的人心中有美好的梦想,但现实中却没见他有所行动,全力以赴地去实现梦想。他们热衷于谈论梦想,带着梦想活了一辈子,从来没有认真地去尝试过实现梦想。
临渊羡鱼结合实际的例子
一个人有目标、有理想,这是好事。连目标和理想都没有,那还谈什么人生?谈什么美好?目标和理想几乎人人都有,人人都想。但是,能够把目标达成,把理想实现,就不是很多人能够做到的了。从结果来说,这正是不同人生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这是“慕鱼”的问题。
有人说孟浩然超凡脱俗,不愿为官,事实并非如此。生在大唐盛世,但凡有志之士,都不愿意浑浑噩噩,虚度光阴。孟浩然也不例外,只是时运不济。他空有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
就像有人天天想着自己能够成为游泳高手,但是他只是站在游泳池边,看着别人在里面游,自己不敢下水,或者没有下水,那么他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
现实生活中,作为普通人,身边总是有“能人”,学习成绩好,工作业绩高,*能力强,善于交际,如此等等。而大多数只是普通人而已。在这情况下,对别人羡慕甚至有些嫉妒,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有些人还会主动向别人学习,寻找自己的强项寻求人生的突破,这是很可喜的现象。但是能够千方百计、坚韧不拔、为人生而勇于奋斗,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就很是可贵的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就是面临,站在某个东西前面。渊,是比较深的水流。羡,在这里是希望得到的意思。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临渊羡鱼的作文素材
“慕鱼”容易,躺着、坐着、走着,睡着,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慕鱼”。结网难,要有技术,有毅力,不怕麻烦,而且还要会用。第二步就会有很多人或者知难而退,或者半途而废,或因方法技术问题,结起来的网不能用,不好用,而导致网不住鱼,或者网不住大鱼。
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说:“汉朝得天下以来,常希望把国家治理好,但至今仍没有如愿,毛病就在应当改变措施时,却没有及时地去落实。古人说:‘站在水边想捕鱼,还不如回去织鱼网’。现在汉朝建立已70多年了,总是盼望着天下大治,还不如回去研究如何改变治国的措施;改变措施,天下就能大治;天下大治,灾害就会一天天离开,幸福就会一天天到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是出自中国古代的经典智慧,意思是与其只是嫉妒别人的成功而不采取行动,不如退而思考自己该如何努力去获得成功。
从字面上看,临深深的深渊边上盯着游动的鱼,虽然心中羡慕鱼儿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却没有做出任何改变,而是停在原地长时间地嫉妒。与此相反,智慧的人会看到鱼儿能自由游动是因为它们退而结网,努力将渔网织成捕获鱼儿的工具。因此,“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创造机会和提升自己,而不仅仅盯着别人的成功而痛苦和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