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经几个省(长江流过的11个省)
黄河流经几个省
*(青)、四川)、甘肃(甘/陇)、宁夏(宁)、内蒙古(蒙)、陕西(陕)、山西)、河南(豫)、山东(鲁)。
黄*源发源于*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的北麓,海拔4800米,有5处泉水从谷中涌出,汇成宽约3米,深0.3~0.5米,流速约3米/秒的一条小河,河流终年有水。
位于星宿海西,在三条上源中居中,发源于约古列宗盆地西南隅,海拔4750米,水量甚小,为宽1.0~1.5米,深0.1~0.2米的小溪。南部支流为
长江流过的11个省
黄河的水力资源丰富,尤其在龙羊峡至青铜峡的上游河段,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已建立了多个大水电站。然而,由于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使得黄河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因此,黄河的治理和保护一直是我国的重要任务。
黄河流域的气候也极具变化,上游地区由于高海拔的原因,雨量并不丰富,但水资源却十分丰富,是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供应区。中游和下游地区的气候则逐渐由高原气候向平原气候过渡,雨量适中,但由于人口众多,用水需求量大,使得水资源变得紧张。
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它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最后在山东省的垦利县注入渤海。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万平方公里。
黄河途经九个省份:包括*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及山东省。黄河主要发源于*省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流经九个省区之后汇入中国管辖北部的内海——渤海。
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公元11~1048年):西汉末年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11年),“河决魏郡(今濮阳西北),泛清河以东数郡”,河道向东迁移80km,经濮阳、清丰、阳谷、聊城、临邑、惠民,至利津入渤海,史称东汉河,行河1037年。因河道地势有利,加之王景治河之功,历东汉、隋、唐、五代无水患。
一张图看黄河全景图
黄河主要流经的地区有*、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而沿岸重要的城市有兰州、银川、郑州、济南、东营,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公元前602年~公元11年):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口于宿胥口(今滑县东北),河道从黄河故道向东迁移40km,经滑县、大名、夏津、清河,由沧州、黄骅入渤海,史称汉志河,行河613年。
黄河第五次大改道(公元1494~1855年):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黄河在开封及荆隆口决口,分为三支,向南一支分三股,入涡河、颖河入淮,向北一支由长垣、东明冲入张秋运河,向东一支由开封翟家口东出归德(商丘),直下徐州,合泗水入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