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圣节(万圣节的来历和意义)
什么是万圣节
在古代,欧洲人认为戴上丑陋的面具可以吓跑游荡在村庄之间的恶灵和鬼魂;在第四世界,因为*教的流行,这一天被改为上帝死亡的日子,相信上帝会帮助赶走这些恶灵和鬼魂。后来演变成小孩子穿各种鬼衣服,按门铃要糖果。
万圣节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是庆祝秋天、祭祀死者和祈求和平的日子,相当于中国的中秋节。具体时间是每年阳历的11月1日,但现在大多数人都选择在万圣节(也就是10月31日)庆祝。
万圣节之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那天晚上的习俗是孩子们提着南瓜灯,穿着各种模仿妖魔鬼怪的服装去敲门,喊着“不给糖就捣蛋!”(意为不给糖就捣蛋),主人家(可能也会穿吓人的衣服)会送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小礼物;如果你不给糖,孩子们就会玩各种恶作剧,比如往你家倒垃圾等等。
在爱尔兰,有一种传统的占卜游戏,参与者蒙住眼睛,从桌子上选择一个。例如,如果被触摸的圆盘含有污垢,就意味着与参与者有关的人将在来年死去,例如,如果有水,就意味着他们将远行,如果有硬币,就意味着他们将富有,如果有豆子,就意味着他们将贫穷。在19世纪的爱尔兰,女孩会把鼻涕虫放在撒有面粉的盘子上,鼻涕虫爬行的痕迹会是女孩未来丈夫的样子。
万圣节的另一个习俗是最受欢迎的“咬苹果”游戏。在游戏中,人们让苹果漂浮在装满水的盆中,然后让参与者用嘴咬苹果,而不使用手。谁先咬谁就赢了。
万圣节的来历和意义
这一天,街头小店随处可见南瓜灯。当夜晚来临时,孩子们装扮成鬼,挨家挨户地收集糖果。因此,这一天也是孩子们开心的日子,无论他们做出什么样的恶作剧,都不会受到责备。此外,这一天还会举行其他活动。
纽约还在万圣节之夜举行*,让一群吸血鬼、僵尸、女巫、弗兰肯斯坦等异口同声地出现。也欢迎市民前来参观。与会者不限年龄、性别、阶级或国籍。就算你是个胆小鬼,你也可以加入他们,来一场热闹的人鬼狂欢。其实这些鬼都是人装扮的,所以并不可怕。反而有些小脸更可爱,让人呆在里面,就像参加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在古老的爱尔兰传说里,这根小蜡烛是在一根挖空的萝卜里放着,称作“jacklanterns”,而古老的萝卜灯演变到今天,则是南瓜做的jack-o-lantern了。据说爱尔兰人到了美国不久,即发现南瓜不论从来源和雕刻来说都比萝卜胜一筹,于是南瓜就成了万圣节的宠物。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在中文里,常常把万圣节前夜(Halloween)讹译为万圣节(AllSaints'Day)。
万圣节是为了纪念谁
万圣节是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它在孩子们眼中,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夜幕降临,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穿上五颜六色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上一盏“杰克灯”跑出去玩。“杰克灯”的样子十分可爱,做法是将南瓜掏空,外面刻上笑眯眯的眼睛和大嘴巴,然后在瓜中插上一支蜡烛,把它点燃,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便能看到这张憨态可掬的笑脸。
还有南瓜雕空当灯笼的故事。这又是源于古代爱尔兰。故事是说一个名叫jack的人,是个醉汉且爱恶作剧。一天jack把恶魔骗上了树,随即在树桩上刻了个十字,恐吓恶魔令他不敢下来,然后jack就与恶魔约法三章,让恶魔答应施法让jack永远不会犯罪为条件让他下树。jack死后,其灵魂却既不能上天又不能下地狱,于是他的亡灵只好靠一根小蜡烛照着指引他在天地之间倘佯。
万圣节的服装起源于恶作剧,大人带孩子一起出门(一般是大人驾车停在路边,小孩说:“不给糖就捣蛋(trick or treat)。大人事先要求孩子只许去门口有节日布置的并点了灯的人家,否则不许打扰。另外讨糖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大门口等待,不许进屋,讨回的糖也要交给大人检查后才许吃。对接待孩子的人家也要求不给自家制作的食品,也不给未包装的食品。
万圣节是纪念所有圣徒的节日,亦称“诸圣瞻礼”或“诸圣日”。据称初期仅为纪念有名的殉道者,以后逐步扩大到一切有名和无名的圣徒。天主教会为11月1日,东正则定于圣灵降临节后的第一个星期日。
导语: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文化间相互影响的效果越来越明显。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平安夜、圣诞节。感觉这些洋节日比自己中国的传统节日还要盛行,最大的对比就是在我国的传统节日的国家法定放假日,现在的节假日在也不是为了回家和家人聚一聚了,而是独自出去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是一到外国的节日时,玩的比外国人还要疯狂,还要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