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地震全班1秒钟避险(地震的正确躲避方法)
遇地震全班1秒钟避险
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能量,在寒冷的环境中,身体需要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能量,尽量选择高能量的食物来补充体力,如牛奶、豆浆、鸡蛋、藕粉、蛋糕、巧克力及甜食等,但注意不要过量饮酒御寒,因为饮酒带给身体的温暖只是暂时的,一旦酒精的作用消退后体温就会迅速下降,导致身体失去热量平衡。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被埋压人员能否得到迅速、及时的救治,对于减少震灾死亡意义重大。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身体尽量蜷曲缩小,卧倒或者蹲下,用手或其他物件护住头部,「伏而待定」,使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快到开阔地靠边停车,注意保持车距,留在车内。不要把车停在立交桥、高楼等建筑物下、大树旁,或电线电缆下。
地震的正确躲避方法
当地震来临时建筑物倒塌落在某个物体上,掉落的建筑物残骸会通过重力撞击到这些物体,使得两者相撞的位置会留下一个狭小的空间。这个空间被称作「救命三角」。
挖掘被埋压人员应保持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严寒的冬天地震,首先要警惕低温症的发生,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出现*、躯体僵硬、少*、皮肤冰冷、*、红斑、*等*,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饥饿、*、腹胀、不安等**。那么该如何保温保暖呢?
在救援物资未到来之前,利用周围的资源,如废弃的布料、塑料布、报纸、泡沫等材料来制作简易的保暖衣物,可以抵挡寒风和低温。
在家遇到地震应马上
正在学校上课时,学生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或有组织地迅速撤离教室,到安全的地方。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重要的是平时学校要多组织演练,做到快速撤离,有备无患。
总之,在地震后严寒的环境中,需要做好身体防护、寻找遮蔽处、利用周围的资源、保持身体的水分和能量,做好保温保暖措施,避免低温症出现。
地震后,可能会长时间待在户外,这时候需要做好身体防护,可以多穿几层衣服,保护好身体的关键部位,如头部、手部、背部、双脚等。
可根据情况充分利用12秒钟自救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的可迅速躲在坚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及紧挨墙根处,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使用坐垫、被盖等物保护头部颈部等要害部位,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入的灰尘。正在用火的应当立即熄灭炉火,随手关掉煤气或电源开关,然后迅速躲避。远离可能坠落的物体,不要站在窗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