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能不能直接找检察官(最能感动检察官的求情信)
个人能不能直接找检察官
年10月,作为检察新人的我,正在福田*控申部门进行轮岗培训。未检检察官在办理一宗刑事案件时发现,一名未成年被害人存在家庭生活困难情形,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于是承办检察官将该条救助线索移送给了负责司法救助工作的控申检察官。
一份司法救助材料的审核,已经让我看到了两地司法机关为困难当事人所作出的共同努力。接下来异地司法救助金的发放,又开启了我另一段检察新旅程。
为保护申请人隐私,我们全程便装出行,并经过谨慎斟酌,选择约申请人一起到当地镇派出所办理司法救助金发放手续。在这里,我终于看到了之前只在卷宗照片中看到的她们:现实生活中的申请人本人更显稚气,其母亲瘦弱且腿有残疾,行走蹒跚。刚见面时,她们满脸都是对陌生人的警惕,强烈的距离感扑面而来。
虽然来控申轮岗的时间不长,我却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检察官被司法救助对象误认为是电信*分子的情况。被害人或是出于对政策的不了解,或是存在*性阴影,对于司法救助,他们经常抱有怀疑态度,甚至抵触拒绝。
“司法救助必须符合条件,也需要被害人自己愿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其实已经尽到了通知义务,依法可以结束救助程序。”检察官一边翻着手上的卷宗,一边为我这个新人讲解着法律规定,看似要放弃,转而却是和控申、未检的检察官们坐在一起对这个案子进行反复研讨。最终,大家形成一致意见:“这还是个孩子,我们不能放弃,这条线索必须跟到最后一步。”
最能感动检察官的求情信
回程的高铁上,我梳理着这两天以来的笔记,笔下记载的都是规整的工作要点,但那条没有尽头的盘山公路、那些*满怀的前辈,还有村前的银杏树、傍晚镇上卖的一元一个的包子都已经印在我的职场初记忆中。
最终,真诚换来真诚,原本顾虑重重的申请人在我们的耐心引导下,在申请书上一笔一划地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办理救助金发放手续,并主动添加了检察官的微信,方便日后联系。
乘高铁到中转站,稍作休息后再转车,沿着蜿蜒的青翠公路盘旋行驶。次日清晨,我们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海拔一千七百多米的申请人居住地。此时此处,目光所及是重峦叠嶂的秀丽风景,金黄银杏将初冬渲染出暖意,但我们却忧心忡忡、无心欣赏,因为不知道待会见到申请人之后会发生怎样的情况,也不确定申请人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其他帮助。
初遇此种情况的我,还在畏难该如何开展工作时,检察官们已经上前轻语,将申请人及其母亲迎到座位上,拉着申请人母亲的手,温和地和她拉家常,聊家庭、聊生活。“我们知道你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很不容易,这次来就是想看看还有什么能够帮到你们的”慢慢地,申请人及其母亲终于感受到检察官们是诚心诚意来帮助自己的,一句“你还想回校园重新学习吗?”更是让申请人泪流满面。
在学校,我们会为了考试通宵达旦背法条、查案例;而在现实中,检察官们追求的是用可感可触的工作,披星戴月传递司法温度,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家属见检察官有意义吗
我常想,自己很幸运能够有机会参与到这样一个案件当中。现在的我还没有很多社会阅历,也未经历过多少悲欢离合,但此番亲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宗案件都有它的特殊之处,用心办好案件从此不再是法律条文的生硬搬运,如何在案件办理中把“冷冰冰”的法条执行得“热腾腾”、在司法救助中让*群众的“纸上权益”转化为“实质帮助”,都是我在接下来的新人进阶中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探索的方向。
检察官带着我,对这些司法救助申请材料进行了全面审核,发现申请人的困难程度比预判的更严重:其父亲在几年前就因意外事故去世;其母亲系残疾人且文化程度不高,是村中的低保户;家中还有年幼的弟弟和年迈的外婆要抚养;家庭经济收入拮据,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经呈报市*,检察官们决定开展市区两级联合救助,并对这名申请人启用了“暖阳护童”计划。
因为申请人的家庭位于群山深处,其母亲从未走出过大山,加之对这份救助金始终不信任。“别给申请人增加来往路途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了,我们把救助手续送上门,顺便掌握申请人的日常生活情况,看看我们还能做些什么。”2023年11月20日,福田区*分管院领导、控申部门负责人带着我,与公安承办案件民警一道,踏上了前往申请人家中的异地救助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