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为重义耳)

豆子5个月前 (06-26)内容专栏173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的《离娄章句下》。孟子的主张,应该是“饱食、暖衣、逸居而有教”,既不排除人之常情,又强*育的重要性。物质生存与*追求都不可废弃。这一点,当然也是符合我们基本观点的。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为重义耳)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于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只是我们跟大禹不同,你没有壮士断腕去做一个对往后有益的事情,把自己自身的欲望能够舍下,这个就是大跟小的区别。大的是未来的,大的是长远的,大的是众生的,为了众生为了长远,我们应当舍下我思、我见的小小的欲望,这个是不是大小的取舍?这个大小的取舍壮士断腕断得来,这个叫做义。这样各位懂吗?所以义不是一个非常高远的事情,是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天天都可以行持的事情。

他空,是空什么呀?空他的私欲,有没有发现?他“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幸而得之,坐以待旦。”你有没有发现,他都没有把自己、我私放在第一位,对吧?所以那个空,是空我私。然后,他能够如此地爱民,动作如此的迅速,这个就是空的极致,就是慈悲的极致,所以说佛经高,还是儒经高呢?用用看才知道,都很高。

我记得上一次课程有讲过这么一段,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也许各位会懂。曾子养他的爸爸,他那一份心意,东西给他吃完要撤退了他会问,他说剩的东西要给谁呀?那么他爸爸就很高兴说,嗯,还剩什么东西我要给谁谁谁。表示厨房的东西很多,儿孙都有吃饱。对不对?那即使是厨房没东西,曾子还是这么问。他爸爸问有剩吗?他还是回答说有剩,避免他爸担心。这个就是内心里存着一个让父亲宽心的心思,这个叫做“由仁义行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为重义耳

人与禽兽的差异只有"一点点",那"一点点"是什么?孟子提倡“集义”而抨击“义袭”,两者有何差别?仁与义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持?请听张庆祥讲师的精彩讲解。

所以,为什么我们黄庭禅最近教导大家要开始练习成人成己这一种的心量?到下一轮的课程里面我们就会谈到义的问题。

有很多同学喜欢读佛经,他喜欢读什么经都好。那么在读很多经论里面讲到很多慈悲、讲到很多智慧、讲到很多空很多无。各位你那个空、那个无,如果不拿来大禹身上,尧舜禹汤身上套套看,不拿来三王身上套套看,你哪里能够知道说那一些高尚的节操放在生民的身上,用在日常生活中,最高的极致大概像什么样子,我告诉你就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样的样子。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这个“几希“就是一点点,希就是很少,几就是一丁点。说,人跟禽兽的差异在哪里呢?那么那一点就很尊贵,因为如果这一丁点没有被凸显出来,那么人跟禽兽也就相差无几了。对不对?那人跟禽兽的差异是在哪里呢?其实就是良心里面那一丁点慈悲,还有一丁点取大舍小的,一种分别是非的智慧。那么内心那一丁点慈悲也就是儒家所谓的仁,那取大舍小的智慧就是儒家所谓的义。

人之异于禽兽者几何哉

那武王伐纣这也是一个大小取舍的问题。比如说一个臣伐君是不对的,对不对?但是放着百姓沉溺于水火之间,不去救也是不对的,对不对?那这两个不对,现在已经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武王要选哪个呢?说我做好我的臣,不要去伐我的君,还是我让百姓整天沉溺于水火,那这两个谁重呢?那显然是天下众生的分位比较重,对不对?这个取舍之间就决定伐纣。所以这个武王就是义的表现,这个文王就是仁的表现。

什么叫做宜呢?那就是恰到好处,一个事情总是有好的坏的两面嘛,那么有得失两面,最后我们怎么取舍呢?就是取大的舍小的,就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我们做一个判断取到的是小的,失去的是大的,那我们就说这个人没智慧。

说这个大舜,是人类君子里面的表率。他“明于庶物”,庶物就是他察于人情、察于物性,凡事有所作为,对人对物永远都会是长养他们,保护他们。“察于人伦”,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应对的次序,那个“伦”就是次序。人跟人相处什么为大什么为小,什么为先,什么为后,这个不重要吗?这个很重要。有了大小先后我们行事就有一个准则,就知道所取舍,就知道那一个分寸、分位在哪里了。

相关文章

吴起曾为哪国效力(吴起以国事为重的翻译)

吴起曾为哪国效力(吴起以国事为重的翻译)

吴起曾为哪国效力 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秦昭王大喜,把...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