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日法(天干地支六十甲子表)
天干地支纪日法
据考证,比较确切地知道,我国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使用于支连续纪日一直到清代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止),在这2600余年的漫长岁月中,既没有间断又没有发生错乱,这是世界上现今知道的最长的纪日史料。这一史料对于历史学,尤其是对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资料,因而我国保存下来的干支纪日资料,不仅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干支记日,最早是见于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大量记载。但商代不用干支记年月。干支记月记日,至迟是从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相当于公元722年)二月己巳日。这是历史资料见到最早的有确实的记载。干支纪年最迟是从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岁次乙酉(相当公元85年)。用干支连续纪年、纪月、纪日尚不见于历史资料记载。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
干支纪日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发掘的殷代甲骨片上发现了完整的干支表,例如,甲骨文中有一条关于日食的记载,称:“癸酉贞日夕又(有)食佳若”,意思是癸酉日这天傍晚有日食。有人猜想这或许就是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种“日历”。
11、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对应*时间19时至21时。
天干地支六十甲子表
一天有24小时,而因为2小时为一个时辰,又因为一个时辰即为一个地支,所以只要记住十二地支时辰对应关系即可。子时23~1点,此后的地支时辰以此类推即可。
2十二地支计算方法:(某年-3)/13=某数字……余数。这个计算公式当中的余数便是某年的地支字的支。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计算的时候是把子时作为日期分界线来看的,子时分为晨子和夜子两个小时,也是因为古代一个时辰是现代2小时,把两个公式结合起来就是具体的天干地支时间。天干地支的组合和年份对应一样也有个六十个。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对应*时间05时至07时。
12、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代表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对应*时间21时至23时。
天干地支与年月日对照表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风水原理讲述十天干之间关系之相生相克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着见。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天干与人体的关系天干配属身体:甲为头,乙为肩,丙为额,丁为齿舌,戊己为鼻面,庚为筋,辛为胸,壬为胫,癸为足。天干配属脏腑: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癸*。
天干之名传说是得于古代天有十日,天干即十日之名,《广雅。释天》“甲乙为干。干者,日之神”。一:天干及阴阳之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天干,或谓十天干。其阴阳之分,以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