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婆子是什么(汤婆子是指男人哪里)
汤婆子是什么
民国时,汤婆子还很受宠爱。徐克《清桂钞》中记载:“铜锡扁瓶盛开水,放在锅里暖脚,宋代已有。”曹禺《*人》第一幕:“大半夜了,愫妹妹还下厨房拿水,给爹灌汤婆子呢。”
从文献资料来看,享用汤婆子的主要是知识分子阶层人士和达官贵人,且老人居多,而普通百姓只能望“婆”兴叹了。之所以这样,主要是汤婆子是由价值连城的锡、铜等金属铸造而成。黄庭坚、林景熙诗句“千金买脚婆”“自是身价喧涌,人争取之,捐千金铸其模”中可窥一斑。
南宋黄庚的“独寝书窗下,其如寒夜何。头边枕黄妳,脚底踏汤婆。纸帐梅花暖,布衾春意多。道人无妄想,梦不到南柯”,意为睡在书窗下,这寒冷的夜晚,读书人抗冻不能全靠抖啊,脚踩暖融融的汤婆,那梅花帐子,因汤婆子存在,被窝里立马春意荡漾。他就坐在床上读书,内心温暖平淡,没有做升官发财中进士的美梦,梦和现实都是如此安然。
暖胸等随心所欲。关键还价廉物美,不需“千金买脚婆”,贫民阶层也享用得起,俨然“旧时王谢汤婆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已然退出“焐热”舞台,“祖母辈”才有的汤婆子,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弘扬的新世纪,怀古附雅之风风起云涌,汤婆子作为实用工艺品得到文化人和年轻时尚人士的热烈追捧。
有关汤婆子的形状,南宋林景熙《汤婆传》:“形矮腹魁,端重淳涵”;元代陈基《汤婆传》:“婆银色而铅质,皤腹缩项,体肥白如瓠”;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画家金农,曾绘有一幅题为“汤婆子图”的画,画中的汤婆子与上述两篇传奇文中的描述相吻合。
汤婆子是指男人哪里
明人杨巍的《存家诗稿》中用略带感激的口吻对汤婆子说道:“衰年冬月更愁人,不怨天寒怨此身。惟尔与予堪共老,脚头布被暖如春。”“暖如春”在关于汤婆子的诗文中频繁出现,这是古人能够在寒冬中安稳入梦的前提条件。
元朝的佚名著有《东南纪闻》卷三:“锡夫人者,俚谓之汤婆。鞲锡为器,贮汤其间,霜天雪夜,置之衾席,用以暖足,因目为汤婆。竹谷、罗学温文之曰锡夫人。”
汤婆子的铸造和使用,是老祖宗智慧的结晶,祖先的智慧无穷匮也,因汤婆子制作材料锡、铜等昂贵,二十世纪,人们又陆续发明搪瓷、白铁、陶瓷品“汤婆子”。我们小时候,曾用医用盐水瓶灌满热水,放进被窝中御寒。再后来,形式多样的塑料热水袋、电
经过“旧瓶装新酒”改良的汤婆子,“看到”不拘一格的“子子孙孙”,定会喜得“合不拢嘴”,自鸣得意地感觉自己已经“瓜瓞绵绵”。
灌满水的“汤婆子”旋好螺帽,外面套上做工精致的装饰袋,放进被窝,脚底立马像踩着温暖的“小太阳”,让人一觉睡到大天亮。汤婆子的“汤”是指热水,古代常见的汤婆子是锡制的,所以称“锡夫人”。古人将器物拟人化,“婆子”“夫人”“媪”,有着同床而眠又能送来丝丝暖意的寓意,仿佛身边躺个老婆、夫人似的,于是就有了这些戏谑的名字。足见古人对汤婆子的青睐,同时也反映祖先们“物我相融”的淳朴人生情趣。
汤婆子图片
温润如玉,色黄饱满,寓意吉祥的汤婆子,又成为婚庆市场、淘宝、拼多多等的“小网红”。“迷你版”汤婆子,金光灿灿给新婚燕尔“添金”,让年轻小夫妻心动不已。
汤婆子在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出尽了风头,狠狠地潮了一把。卫小娘因为没有屋炭,所以用汤婆子将就着过冬。那也就是说,一般大户人家的取暖方式主要还是用炭,汤婆子成本低,多见于寒微之家。《甄嬛传》中的甄嬛、安陵容等手中取暖之物,也是汤婆子。
眼下,持续低温冻得人们瑟瑟发抖,羽绒服、电热毯、空调成为人们过冬必备神器。在没有这些神器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过冬的?
是一种扁扁的圆壶,上面有一带螺帽的进水口。材质有铜质、锡质、陶瓷等。汤婆子有壶状、罐状、球形、扁形,还有憨态可掬的南瓜形状,大都樱桃“小嘴”,盖子内有厣子,防止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