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含义是什么意思(白露寓意感情)
白露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
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体了,以免着凉。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
白露节气古人也有自己的解释,如《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对“白露”的解释是“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秋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这里很好说明白露节气到来,寒气开始盛了。
白露寓意感情
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从字面上非常好理解,说的是白露节气到来,自然界中就会出现白色的露水了,这露水也是因为炎热暑气开始慢慢消退,而地里的寒气开始上升,空气冷暖不均,雾气出现凝结形成金银剔透的白色小露珠,农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野外早晨起来能看到远处的山上雾气腾腾,近处的水塘水面上也是雾气腾腾,草丛中也挂满了露珠。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交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白露有三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是农民常说的白露有三侯“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这三个特征就是白露节气最好的诠释。我们先来说说“凉风至”,这里说的凉风至,是与炎热三伏天季节的时候,天空中吹过来的风都是热风,给人的感觉是热气腾腾,是那种“上蒸下煮”的热气。而白露节气来临之后,因为昼夜温差大,晚上和早上气温比较低,这样吹过来的风是凉风而不是热风,这样人们吹着凉风很舒服。
白露对人而言代表的寓意
“白露降”,白露降就是说的早晨我们就可以看到野外露水降临,有种白露为霜的寒气了。“寒蝉鸣”说的是秋蝉,与夏蝉不一样,夏蝉是越热越叫得狠,而秋蝉是因为天气凉才鸣叫的,并且这种鸣叫不会与夏蝉一样频繁。
在太湖,白露是纪念禹王的日子。太湖畔的渔民称大禹为“水路菩萨”,在白露时候举行祭禹王的香会,纪念大禹治水的伟大事迹。
*提醒,白露后的饮食重点是润肺、养阴,较为合适的食物有梨,还有可多喝大枣百合汤,取大枣10枚,百合60克,冰糖适量炖汤,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健脾养胃的*。
白露节气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养生专家称,白露季节,早晨喝碗粥,不但能治秋凉,也有防秋燥的*。如莲米粥、芝麻粥、银耳粥、红薯粥、红枣粥、玉米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