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堂防沉迷(泡泡堂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泡泡堂防沉迷
2021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据了解,被称为“史上最严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两年以来取得积极成效,但作为一种新业态,共享主机游戏并未在监管范畴之内。
记者注意到,每台显示屏的游戏库中除了有《胡闹厨房》《双人成行》《毛线小精灵》等适合小朋友的游戏,也不乏《拳皇》等有一定暴力画面的格斗类游戏。而在现场,就有未成年人正在“厮杀搏斗”。
“孩子每次路过这里都要玩,我每次只让他们玩半小时或一小时,这样自己也能休息一会儿。”一位家长说,孩子被游戏吸引很正常,自己也并不反对适当玩玩,但会尽量帮孩子挑选一些适合他们的、能够益智或考验合作的游戏。“有暴力倾向的游戏,我不会让孩子接触。”
记者现场体验时,曾有两个男孩正在玩时下一款热门游戏,并已经玩到了最后的关卡。这款游戏一共37个关卡,平均通关时间在15小时左右,算下来,每一关卡都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其中一个男孩向记者表示,游戏可以“云存档”,下次登录账号就能接着玩,“虽然这样要一直充值,但爸妈不给我买主机和游戏,只能这样来过瘾了。”
从桌子上摆放的平板电脑可以看到,每个卡座都装有60余款游戏。显示屏前的桌子上贴有“未成年人请在家长陪同下使用”的提示语,可从现场来看,一些正玩得起劲儿的孩子,身边并没有家长陪同。
泡泡堂游戏官方网站入口
业态创新值得鼓励,但作为游戏产业下的一个细分品类,共享主机游戏在落地前就必须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考量范围内。毕竟,孩子爱玩游戏是天性使然,如今成熟的游戏又极为擅长通过刺激的感官体验、精妙的节奏设计吸引玩家,如果不对未成年人设限,自控力不强的孩子就可能陷入游戏成瘾,甚至对其健康成长带来相当的负面影响。
记者注意到,有的共享主机游戏还贴有“18周岁以下不得超过2小时”的提示语,但系统内部并没有设置防沉迷功能,游戏时间只能靠玩家自觉,只要付费就能一直玩下去。而且,从游戏内容看,很多游戏也并非适合所有年龄段。比如,在官方下载渠道上,《小小梦魇2》的游戏分级为13+,《师父》的游戏分级为15+。而在共享游戏主机中,玩家不分年龄,付款后都可直接开启游戏。
2021年9月,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曾发布《网络游戏行业防沉迷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其中强调,各类单机、主机游戏要同步内设防沉迷设置和家长监护系统,在下载、购买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身份实名认证。一些家长表示,尽管《公约》将主机游戏也纳入了监管范围内,可从目前来看,这对共享主机游戏的新业态并未产生约束力。
对此,有家长质疑,尽管这些游戏都贴有未成年人保护提示,但这些卡座毕竟放置于公共空间且无人值守,未成年人该不该玩全靠自觉。“网吧还能通过查身份证来核实成年人身份,这些‘露天’的游戏机岂不是想玩就玩?”家长对此表示担忧。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商场里出现的游戏新业态,在游戏开放时间及实名认证环节上,还存在不少缺失。有家长向记者表示,自己曾在工作日放学后带孩子来过,这里并不会对未成年人采取“禁玩”措施。
防沉迷实名认证平台
除此之外,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附近的芳圆里地下一层,也设置了共享主机游戏区域,且就在儿童游戏草坪旁。记者发现,这里的桌子上同样写有“游戏过程中有儿童,请在家长陪护下使用”的标识。一位家长正在现场为孩子扫码支付,两个孩子最终选择了一款名为《捣蛋鸭》的游戏,待孩子启动游戏后家长就匆匆去往超市,并未陪护孩子。该游戏机的系统内同样没有设置实名认证。
不过,“姓名+身份证号”的认证方式能不能起到制约效果,一些家长也有疑问。有家长向记者表示,现在的孩子都能轻松记下父母的身份证号,而且孩子的手机里也有零钱,“无人监管、全凭自觉,怎么可能会不出问题呢?”
游戏新业态不该成为未成年人保护的真空地带,也更加考验监管智慧。在网游被限制后,不少未成年的目光转向了这些主机游戏,相关限令也有必要扩大监管范围,对向未成年人违规提供游戏服务的经营者予以惩戒。各方合力共治、对症下药,这既有助于引导新业态规范发展,也是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线的关键。
记者到访时正值周末,商场里人来人往,游戏卡座已经座无虚席。其中,既有成年人,也有*岁的孩子,还有的则是亲子一同休闲娱乐。而在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