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四大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宋代四大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中的最后一峰岳麓山下。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初年。北宋开宝六年(973年),朱栋以尚书为潭州刺史。鉴于湖南长沙岳麓山黄豹洞下寺庙众多,环境幽静,他接受了刘骜的建议,在原有僧院的基础上创办了岳麓书院。
石鼓书院,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鲁东书院是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五老峰南麓的后坪山麓(幸子县白鹿镇),西有左毅,南有卓尔山,环台三山,沂水中游(经道溪)。没有市场的喧嚣,有弹簧和石头的胜利。全山面积3000亩,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白洞四面环山,俯视时形似山洞,故名。
应天书院,又称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商丘县南部。因为商丘在唐代叫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年)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升为南京,是当时的四都之一。商丘靠近汴水,交通便利,商旅快捷。自隋唐以来,它已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宋代应天府书院设置在商丘繁华闹市。
石鼓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首,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石鼓区,海拔69米,面积4000平方米。
宋代四大书院中位于江西的是
应天书院,又名睢阳书院、南京书院。位于商丘县城南。因为商丘在唐供称为睢阳,北宋景德三年(1006)升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又升格为南京,为当时四京之一。商丘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宋代的应天府书院就设立在商丘的繁华闹市中。
岳麓书院位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最后一峰的岳麓山脚。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初期。北宋开宝六年(973),朱洞以尚书出任潭州太守,鉴于湖南长沙岳麓山抱黄洞下的寺庵林立和幽静环境,接受了刘鳌的建议,在原有僧人兴办的学校基础上创建了岳麓书院。
白鹿洞书院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江西省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星子县白鹿镇境内),西有左翼山,南有卓尔山,三山环台,一水(贯道溪)中流,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全院山地面积为3000亩,建筑面积为3800平方米。白鹿洞四山环合,俯视似洞,因此而名。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沙市南岳七十二峰最末一峰的岳麓山脚。五代时期,智璇等二僧在岳麓建屋办学,形成书院的雏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因袭扩建,创立岳麓书院;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周式,赐“岳麓书院”额,岳麓书院遂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是:岳麓(今湖南长沙岳麓山)书院、白鹿洞(今江西庐山)书院、嵩阳(今河南登封)书院、应天(今河南商丘)书院。
四大书院是哪四个
“四大书院”指应天府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区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市庐山)三大书院无争议。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颇具清雅淡泊之气,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应天府书院即应天书院、睢阳书院,其前身为南都学舍,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创办,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国家4A级风景区商丘古城南湖畔,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馆内藏品反映了庐山历史文化的辉煌,有当地出土和及从外地搜集的古代青铜器和历代陶瓷,有唐宋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在庐山的手书碑拓,有明清著名书画家唐寅、郑板桥、朱耷(八大山人)的字画卷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