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五更时间对照表)
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
文学成语“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点?在中国古代,当一天有十二个小时时,就开始从午夜开始计算。
在中国古代,有看门人,相当于现代的巡逻队和保安员。每天晚上都要巡逻、看守,看守火灾、水灾、盗贼等公共安全。
日入后是黄昏 , 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 , 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 , 9点到11点为二更,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更 , 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昼夜,称为“太阳日”,昼夜的形成即由此。
五更时间对照表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 , 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时间05时至07时)。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 , 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 , 依次递推。
子时(23一1)三更。俗称半夜三更。阴气最重,北斗活跃,孤魂野鬼活跃。古人云“子不起卦,必遭祸殃。”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 , 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时间21时至23时)。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 , 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一更到五更分别是几点
当时是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人们刚刚吃完饭。这也是武乐时间。喝茶、讲故事、评书、看戏。二更,亥时 , 九一八,当听到更后,人们又叫了两天。三更,子时,1L点1分,更过三遍,三遍鸡鸣 , 也是人们常说的,在半夜 , 这时人们要睡着了。
三更是指当天的23:00到第二天1:00。三更又名子时。古代一昼夜分十二时辰或一百刻,其中完全属于夜晚的有四十刻 , 每十刻一段,连同首尾共五个节点,称为五更。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 , 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 , 故称黄昏。(*时间19时至2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