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共享妈妈的桃花源(一刻talks节目嘉宾)
爸爸共享妈妈的桃花源
我不由得又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让父母和我一起玩游戏,几乎是不可能的。等到大一点了,我才在新闻里看到一些“孩子高三,家长帮他(她)做游戏任务”的故事,但它们也只是凤毛麟角,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要与“孩子考了怎样的好成绩”关联在一起。而现在,我忽然发现,主动理解孩子的爱好、并且支持这种爱好的家长们,原来在身边就有不少。
假如我在今天问一些家长:愿不愿意和孩子一起玩?在《蛋仔派对》里,不少父母应该会给出与我的母亲截然不同的*。
事实上,对于《蛋仔派对》玩家的多层次、多年龄,我早有感受和预料,毕竟不久前,《蛋仔派对》刚刚公布用户量超过5亿的消息,这当然意味着它有着庞大而多元的玩家群体。但每次遇到这些“宝宝蛋”和“爸爸妈妈蛋”的时候,我还是会忍不住感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一家人一起打游戏”已经成为很多父母陪伴孩子的方式之一了?
在看到“代表太阳888”与孩子同玩《蛋仔派对》的视频时,我仍能清晰地记起一位网友的评论:“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蛋仔’,我发现,原来年轻的父母知道如何爱自己的小孩,感觉对世界都更有信心了。”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温暖的变化。一直以来,在我们身边,大人对孩子的保护和关心是显而易见的,但这种保护和关心也容易因为孩子们缺乏表达的力量和机会而违背了它们的初衷。然而,在友好地分享游戏的大人和孩子之间,在《蛋仔派对》的“爸爸妈妈蛋”和“宝宝蛋”之间,我们能看到大人与孩子在沟通与理解上都付出了更多努力,用尊重与爱架起了彼此之间的桥梁。
一刻talks节目嘉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在我的童年时代,游戏、动漫是孩子们的隐秘爱好,家长们至多只能做到接受(而且还要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很难真正理解。但对于许多80后、90后来说,他们在游戏逐渐获得认可的环境里长大,成长过程中总会有那么几个时间段接触过游戏,当他们成为父母,面对“孩子”与“游戏”的关系问题时,他们考虑得更多的可能是幸福、快乐、友谊与治愈——派对游戏刚好可以满足这些。
一开始,她显得有点笨拙,跑图时连障碍都绕不过去,竞速模式也搞不懂怎样才能正确地跳过空隙,她感慨“孩子嫌我菜,不让我陪她玩了”,但也暗暗给自己鼓劲“为了孩子开心,下定决心开始苦练巅峰”。后来,她每天坚持练习,不仅以前不熟练的图,就连新图也能跑得很丝滑,自己和孩子都很高兴:“越来越6!基本每把都能跑到第一!”
这些地图都有着不错的益智和教育意义,用俗一点的话来说,它们“助力游戏履行了社会义务与责任”。但我仍然认为,这并不是《蛋仔派对》在家庭关系、代际关系上能够做到的全部——如今,游戏对人们的生活起着多元化的作用,家长们对游戏的认可,也不仅限于“寓教于乐”的工具。
如今,大多数家长都知道陪伴、沟通和理解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性。无独有偶,《蛋仔派对》这样的派对游戏经常被认为满足了人们的社交属性——社交本质上也是一种陪伴与沟通,而游戏中的互动、配合、讨论也有助于彼此进一步理解。
一起玩游戏的经历不仅限于家长和孩子,还有爷爷奶奶,以及其他长辈。“代表太阳888”视频的评论区里,一个玩家回复:“爷爷第一次陪我玩(蛋仔),我凤凰2500分,直接掉了40多分,但我还是很开心。爷爷80多岁了,他还能陪我玩。”提起爷爷,这名玩家语气中带着一些炫耀和自豪,“我家老爷子比较轴,觉得只有打巅峰才能突出他的实力。不过他现在技术也上来了,至少知道按传送。”
六个要素的内涵
她的粉丝里也有不少“宝宝蛋”和“爸爸妈妈蛋”。孩子们叫她“姨姨”,像面对一个真正的、可亲可爱的长辈一样,和她分享自己的故事、感受,或者相约有机会一起玩游戏。有的孩子说,“我妈妈要是也能像姨姨一样,我会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蛋仔派对》和网易有道合作开发的《有道纵横围棋迷局》主题地图,在这张地图里,玩家要操控着蛋仔跳过黑白交错的棋子和交叉线,制作者将蛋仔里的“销毁”和围棋术语中的“禁入点”结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让人理解了围棋的基础玩法,也让玩家在游玩过程中对“落子无悔”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这些故事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温情脉脉的氛围。《蛋仔派对》成了家庭、代际之间沟通的桥梁——这说起来有点轻描淡写,却切切实实地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庭”“游戏”“沟通”这三个词彼此缠绕,“游戏”往往扮演着阻碍与隔阂的角色。而现在,我们已经看到了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