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社会的不同之处(社会比学校残酷多了)
学校和社会的不同之处
1、一名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为没有就读于重点大学而遗憾,并且找不到方向残酷,困惑焦虑,觉得无论教学质量、环境还是基于都与理想大学相去甚远,求高人分享经验社会比学。最大区别在于平台,这是客观的,很难跨越,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最容易的方式是通过海外交换留学的方式利用平台社会。
2、有些学生在读的大学很一般残酷,但也有机会和海外名校交流的机会,已经在海外留学的同学中,比如在日本的同学去美国名校交换留学,去年我也有学生从日本东北大学去了美国名校。也有在韩国的学生到日本大阪大学等交流等方式。
3、鄙视链底端大学的学生,感触太深了。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他们看不上扔掉不用的东西对我就是久旱甘露,嫉妒地说,他们简直暴殄天物。也并非没尝试改变,大一试图往港三转学不同之处,申了港科大和港中大多了,港大好像得重读大一所以没申会的,但因为一直没从高中的失恋中缓过来,一直处在很自闭的状态,又没跟什么老师交流过,好不容易要了份不是专业课的老师的推荐信,加上废了的绩点,最后毫无悬念地被拒了。
4、大二想转美本,但了解开销后实在不忍心让家里承受太多压力。因此,以下的震撼就无法逃脱。说回正题,高中同学有个中科大的学校,拉我进了中科大的群,其中有个社团群发了一份欧洲飞跃手册,介绍欧洲各院校数学和物理的情况的),再一翻他们以前的记录,每一年物理学院都有更新,详细地介绍各个院校还有怎么做暑研等等,那一刻真的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虽然我是学数学的,没有找到数学学院的飞跃手册,但还是感到一股很强的激动和不安。我查了一下才知道很多学校都是有飞跃手册的,虽然像上交浙大的手册,我只看有关数学的部分)干货不多有些敷衍,但毕竟每年学长学姐会更新,而且作为前人踩过的坑再怎样也很宝贵学校。
5、这种感觉,就像别人有爸妈养学校,有兄姐疼,有弟妹爱,而自己所处之处却找不到丝毫归属感,流浪着到每个家庭的门口讨要他们不要的剩菜剩饭社会。而这种东西在我所在的野鸡学校简直奢侈,只能自己找学长学姐问,或者每个礼拜学院会开放升学咨询申请,但那些老师的经验,肯定没法给那些真真切切在最近几年的形势下踩坑的学长学姐比,而且老师的话总是空洞一些,怎么可能比得上那些鲜活的例子和衷实的告诫,我很认真地翻了一遍他们的学习资料群,有一份网上也能搜到的基础数学选课指南,不进这个群我根本不知道有这个指南),里面对课程的指导确实能给人很大的帮助,上学期看那份指南实在受益良多。
社会比学校残酷多了
1、在,做代数和几何的老师奇缺,招人的领域更偏向于容易出论文的偏微分,没有鄙视偏微分的意思),想找个老师做课题,我承认纯数本科很难做,但我知道美帝排名50开外的有几所学校都有给本科生准备的课题,做代数的老师明确说没有给本科生做科研的课题会的。加上很多稍微高级点的课都开不出来,这个学期才开出抽代二。
2、比学。还很有个性地把伽罗瓦理论和代数数论合在一起上。穷得没边了。得出去交流才行,但现在的疫情。
3、总之,比啥啥不行。真要说起来可能还有很多值得说的吧。过年后可能会联系一下有没有能收留我上暑课的,做科研就太遥远了,外校老师,像交换代数、微分流形、黎曼几何、代数几何什么的能蹭上就行,也不奢望学不学分的——讨饭的就图个吃饱会的,吃什么又有什么好挑剔的。大概也只有一起讨过饭的,才切身知道什么是饥寒交迫。
4、所以看着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又是羡慕嫉妒,又是愤其不争比学。我在哈佛和麻省理工都上过学。名校对于学生人生的塑造和普通的学校确实有所区别不同之处。我分享一些我的收获感悟多了。
5、世界上最好的学校,所给予学生最大馈赠并不是知识或技能,而是思维认知会比。国内和美国的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教育理念,这是由政治因素决定的。美国的学校会鼓励学生实现个人的财富与成功,去追求自由;而中国的学校教育学生要爱国和奉献,去平等地为社会去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