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是什么日子)
大年初一到初七的风俗
春节大年初七:吃素面线:在*地区,大年初七称为七元,也就是人的生日,所以这一天要吃素面线。华人庆生日,多有吃面线的习惯,长长的面线就是代表富贵长寿,所以,初七吃面线,也含自己庆祝生日的意义。
春节大年初二: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春节大年初六:挹(yì)肥:初六是马日,古称挹肥,人们在这一天才真正开始工作或做生意。而自进入正月以来,一直到初五皆不能打扫,厕所中的粪便累积,于是这一天做一大扫除,并祭拜厕所神明,将平日污秽的厕所清扫干净。所以称为挹肥(但现今之人家多使用新式的卫浴设备,故已无此俗)。这一天也表示旧时农民于此日开始下田,准备春耕。
春节大年初四: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不用针线。
大年初一到初七都是什么日子
春节大年初三:饿鬼日: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春节大年初五:送穷: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春节大年初一: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年初一贺新岁、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赤口日。年初四接财神、年初五破五、年初六送穷出门。年初七庆人日、年初八不回家、年初九九皇诞。年初十打春去、初十一打石仗、初十二点新灯、初十三上灯日、初十四接灶神、初十五看花灯。
每个月农历初一宜忌
16、二、不怕初一阴,就怕初二下,初三初四不见月,连阴带下半个月:初一如果天阴的话这个月天气的趋势不是很晴朗,初一天阴初二如果下了雨,这个月的雨天可能会比较多。初三和初四如果在刚天黑的时候看不到月亮,基本上前半个月没有几天晴好的天气,大多数日子不是雨天就是阴天。
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团团转,初四吃米饭,初五的饺子要素馅,初六初七需吃鸡,初八初九牛羊肉,初十吃顿棒子粥,十一吃鱼,十二吃鸭,十三没错吃对虾,十四大碗打卤面,十五家家闹元宵,打春要吃春卷炒鸡蛋。
心到,想到,看到,闻到,听到,人到,手到,脚到,说到,做到,得到,时间到,你的礼物没到,只有我的祝福传到。春节快乐!
初春雪漫漫,人间处处新!春节快乐,新年幸福!辞旧迎新,心想事成。拜一拜情相连,友情亲情往上添。你我同祝新年好,远远一握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