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的意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衡量,某些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造成的或咎由自取,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是一句俗语,实际上这句话揭示了生活中的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一个人让外人对他产生同情心,或许是因为他做错了什么事,才导致此下场。当然这个结论肯定不是绝对正确,但有时候会被拿来批判少部分的可怜人。如果是因为咎由自取,最后落得一个凄惨的处境,对于得知真相的人来说,内心的同情心就会产生改变或者减少。当然“假可怜”的确存在,但我们也不要丢掉正常的同情心理。
原话揭示的是生活哲学问题和对少部分人的批判。意思是用通常道德标准衡量,一个貌似可怜之人现实的不如意,一定是由于之前的过错造成的或咎由自取,知道自己错了还屡教不改和咎由自取即是此类人的可恨之处。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他的每个行为都与自身的性格、生长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所以轻易评判他人的行为并不可取。而如果是面对一个弱者,我们既不应该毫无原则地加以同情,也不应该武断地认定他是咎由自取。人性总是向善的,希望世人能对弱者尽量抱以善意。
这些事例都是那句俗语的佐证。似乎那些可怜人都喜欢以弱者的心态自居,“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别人已经向他们伸出援手后依然不愿意努力改善生活,这样的人确实有其“可恨”之处。
可怜之人必有可悲之苦的意思
事实上,“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这句话更像是对上半句的补充,且真谛和精髓都藏在这后一句,道出众人待人通病,做人处世应当铭记。那些心态上处于弱者地位的人,往往家境贫困,所以从小就养成了种种陋习,而这种后天环境对一个人无疑是有决定性影响的,所以他们的很多行为才会在人们眼中显得可怜、可恨。
但是,如果各位再仔细品味一下,就会觉得这句俗语还是太过刺耳了,尤其是其中两个“必”字,很有些强加因果的味道。事实上我们要清楚这样两个法则:一、每个人都有缺点;二、强者有缺点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弱者优缺点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发现这句俗语存在的问题——把弱者的缺点理直气壮地放大了无数倍。
其实这也是人类待人处世的一个劣根性和通病。人们在面对强者时总会小心谨慎,比如一般人不敢轻易批判所谓专家,而一旦有这样的言论出现别人还会说这人是在哗众取宠,然而面对弱者的时候人们往往就会颐指气使地大加批判,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很有道理的样子。
比如穷困的山村里有女孩从小长得就比别的孩子高大,*也很迅速,一看就是体育苗子。但是闭塞的山村根本没有走出去的路,女孩也接触不到外貌的世界,十二三岁就被父母嫁出去换钱,人生注定了是一个没文化的普通农妇。这样的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吗?
在公司里,看到女同事表格操作很不熟练,做起表格来就是“一指禅”地慢慢敲。这时候你去指导她该怎么怎么操作,说了半天,结果她说:“哇!你好厉害!你帮我做了吧!”然后就潇洒地起身离开,只留你一个人在风中凌乱。回家后你努力学习的空档恰好看到了这位同事的朋友圈,原来别人的私生活是如此丰富!
可怜之人后面还有一句
公司里有同事每天下班后依然在工作,看着公司里空空荡荡的只剩一个人在工作有些可怜,于是你凑上去仔细看了看,原来这么点工作内容上班时间里完成是绰绰有余的,你又想起自己白天工作时全神贯注,连水都懒得喝一口,而这位同事的工作位置上却总是传来欢声笑语,好像有聊不完的话题一般,这时候你还会同情吗?
前些年那些被拐骗后逼着上街乞讨的小孩、被恶霸逼着*的*、非洲难民营里的难民如果非要说这些人有“可恨”之处,大概也只能恨他们投胎没投好了。
而这句俗语明显就属于看似有道理的蛮不讲理,其最大的漏洞就在于它把“可怜”和“可恨”直接强加因果了,而忽视了很多客观实际的因素。例如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中的“可怜人”其实都是自己选择的路,要他们为自己负责没有问题,但是还有很多人从出生起就没有选择的权利,这些人难道还能说“可恨”吗?因此,对待这句俗语我们得辩证地看待,不能一竿子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