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胜的故事(公孙胜的主要事迹5个)
公孙胜的故事
公孙胜离开二仙山,四处寻访真人踪迹,从深山老林到繁华都市,从道家圣地到偏僻乡村,不知不觉已一年有余,身上的银两早已花完,身上的衣冠鞋袜也破烂不堪,他不得不沿街乞讨,与叫花子为伍,但他毫无怨言,继续打听罗真人的下落。
师父笑道:“当初我就说过我并不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我没法教你这些本领!”“师父,当年您在高台上”罗真人大笑道:“我那些本领你现在已经学得差不多了!”“什么,.”真人将公孙胜带到屋外,指着高高的观顶:“你跳上去。”公孙胜望望,迟疑不决。师父一再催促,他无奈硬着头皮使劲向上一跃,啊,轻飘飘地上了屋檐!师父让他下来,这次他胆大了,腾空跃起,稳稳地落在师父面前。
罗真人又说:“当时大旱,老百姓饿死不少,当官的不闻不问,不肯开仓放粮,假惺惺地求神拜佛应付一下,为师根据天气变化,知道将有大雨,便打算借求雨为名,从州官手中得一笔银子以救济百姓,哪料到州官阴险毒辣,要*赖银”
这天,公孙胜来到一座州城,听人说此处已数月无雨,旱情严重,州官到龙王庙求雨时遇到一位道人。此人说他能呼风唤雨,三日之内定能见效。叫州官筑一高台,摆贡焚香,让他作法请雨,事成之后,得白银万两作为报酬。州官一口答应。
了解了这一切,公孙胜更加敬重师父。师父的功夫与学问和他那高尚的品行更是自己要努力学习的。从此公孙胜安下心来,在罗真人的指点下勤学苦练,终于成了本领高强的英雄,为水泊梁山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孙胜的主要事迹5个
那么,是谁后来居上,将白胜挤出七星行列?——领袖群伦的晁盖、运筹帷幄的吴用,都是此次行动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刘唐则是头一个获悉生辰纲消息、前来报信的人;三阮一奶同胞,同生死、共进退,自然不会有哪一个姗姗后至;余下的,便只有一位公孙胜了。
公孙胜之面貌改变、地位提高,应是在《水浒传》最后写定阶段完成的。有据可查,百回本《水浒传》的问世应在朱有炖《水浒戏》之后,很可能是嘉靖年间。公孙胜道的“变脸”及“拔高”,应与世宗朝的崇道之风有关。以下有两点论证公孙胜是后来居上的梁山统领:
罗真人教公孙胜八个字:“逢幽而止,遇汴而还。”公孙胜使出神法,使高廉所使兽行法尽现原形,高廉劫寨,被公孙使法把三百神兵杀个尽绝。吴用假做援军到来。高廉出城迎接,城被夺,人被杀。
戴宗、李逵奉宋江、吴用之命,离高唐州去蓟州找公孙胜。一天到素面店吃饭,从一老人口中得知公孙胜在九宫县二仙山。戴宗去见,被公孙老母回绝。戴宗叫李逵去屋里打闹,公孙胜只好出来,以老母年迈,罗真人不放为由不去梁山。李逵于五更偷去松鹤轩,斧劈罗真人。罗真人使白手帕捉弄李逵,戴宗再三央求,罗真人派黄巾力士从蓟州牢中救李逵回来。
一个可能的理由是,参与“智取生辰纲”行动的原本确为七人,白胜也厕身其中。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故事中须增入一人,于是作者只好委屈身居地煞的白胜,将他挤出七星之外;又不得不让晁盖“痴人说梦”、自圆其说。
公孙胜的典型情节
公孙胜绰号“入云龙”,是《水浒传》中的重要角色。他在忠义堂上稳稳坐定第四把金交椅,身份仅次于宋江、卢俊义和吴用。他与吴用同为山寨中的“*谋长”,共掌军机,属于梁山领导层核心成员。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高度评价过公孙胜,认为他是中上人物,诸葛借风是不如公孙借风奇异的。郑天刚教授也曾评价道:“公孙胜在书中是作为道术的象征来写的,因此性格较为苍白。此外,他一心学道,又孝心极重,相对来说,在起义军众将领中,他对起义大业关心最少,义气观念也最为淡泊。”
公孙胜是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道号一清先生,绰号入云龙,是蓟州管下九宫县二仙山下人氏,也是蓟州二仙山罗真人的徒弟,在《水浒传》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公孙胜应七星聚义》首次出场,在梁山泊天罡星三十六员中位居第四,星号天闲星,在梁山泊担任掌管机密军师,后追封为忠武郎。
公孙胜看破红尘,觉得许多兄弟都被名利迷惑。他选择远离这种争斗,独自一人住到深山老林里。白天公孙胜采药炼丹,钻研道家秘籍;晚上他望着明月,吟咏怀古。
公孙胜想要的不过是阔别已久的乡村生活。每日查明田地,耕种玉米和蔬菜。他还养了几头母猪,照料它们长大。母亲虽已年迈,但看到公孙胜回来还是开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