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岁为什么之年(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一百岁为什么之年
经统计,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为: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
古代年龄称谓: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5岁(男)——志学之年。
古人类学家对*猿人遗址中发掘出的40个个体骨骼化石进行研究,以科学方法测定出其中22人(其余18人无法测出),寿命是:14岁以下的15人,30岁以下的3人,40至50岁的3人,50至60岁的1人。估算其平均值(10×15+23×3+45×3+55)/22=18.6(岁)。
这个结果应该是高估了,因为远古婴儿死亡率无疑很高,婴儿尸体相对不容易保存,因此化石更少。无论如何,这样估算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最可靠的了。
在中国,有许多同样带有文化背景的词语,在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比如,人们常说的“七姨之年”究竟是指多少岁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七姨之年”指的年龄因地域和传统风俗而异。而在一些地区,人们普遍认为,女性进入中年的标志是40岁左右,而“七姨之年”指的是49岁。
“七姨之年”这一词语,早在古时就深深地融入了中国的民俗和文化中。人们在传统服饰、婚嫁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也有丰富的体现。比如,有些地方的婚礼中,新娘的母亲会穿上一身红色的盛装,象征着其处于“七姨之年”而又有大喜之事。
襁褓:指的是刚刚会笑,还不会走路,只能用婴儿被子包裹着的孩子。豆蔻之年、二七之年:豆蔻,在初夏开花,开花之时,粉白又美丽,就如同13、14岁的*娉娉袅袅,故取此名。
知天命:也称知非、艾服、及艾、大衍、杖家等等。知天命的意思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已经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耄耋之年:老人80到90岁称耄和耋,也可用作泛称。
期颐之年指的是100岁。期颐之年出自《礼记》中的一句:“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0岁的年龄称谓
“七姨之年”是指女性进入中年阶段时的一个标志。据传说,中国古代有七位姨妈,她们分别代表着7个不同的年龄段。当女性到了第七位姨妈的代表年龄时,即进入到了“七姨之年”。
另外,其他的年龄称谓有很多,比如,赤子:指的是婴儿生下来之时,皮肤略微泛红,所以古人就将这个时候的孩子称之为“赤子”。
虽然“七姨之年”这一词语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差异,但无论是在文化还是民俗中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年龄一直是一个极其敏感而且重要的话题,所以,这一词语也算得上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