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美国历年赤字占GDP)
中国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一种观点认为,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将导致中国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确实,中国的劳动生产率下降了,但全球都在下降。同美国、日本和印度比较一下,中国算是好的。而且有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下降,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有效需求不足。当有效需求不足的时候,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都会下降。不能以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为由,就认定中国没有采取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空间了。
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目标是2%,发展中国家一般把目标定于3%-5%。中国习惯把通货膨胀目标定为3%。一旦通货膨胀率超过3%(有时是4%或更高),*就会执行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方向进行了调整。2022年12月15日*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这句话非常关键。过去十来年我们一直在强调治理产能过剩,在我印象中这是首次把总需求不足放在最突出地位。我们应该把这句话所反映的指导方针转化成系统的财政、货币政策和配套的具体措施。
令人感到高兴的是,中国*终于打破了3%的*。最近,中国*宣布新增1万亿国债,财政赤字对GDP比例上升到了3.8%。以往中国的财政赤字对GDP比也曾超过3%,但都是“减税降费”的结果。这次国家决定增加发行1万亿国债,用于缓解地方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方面的财政支出压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可以在未来进一步增发国债。当然,如何用好新增国债则是另一个严峻挑战。
美国历年赤字占GDP
一个国家执行逆周期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的时间有长有短。有时候一两年就退出了,有时候可能10年。美国大萧条的时候还不止10年,在特定情况下,干预需要维持很长时间。
在1980-1990年代,每当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比如说接近8%了,*领导一定会指出,为了创造800万到1000万的就业,我们不能让经济增长速度低于8%。于是就扩张财政和货币,经济往往很快会反弹。但经过几个月的滞后,通货膨胀也会恶化。1994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24%。
首先,超发不超发,主要看通货膨胀。如前所述,中国目前面临的是准通缩状态。仅此一条就不能说央行“货币超发”。至于通胀率的上涨是否会滞后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滞后期会有多长,则是另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至少就美国而言,在执行QE十多年以后,通货膨胀率才恶化。而这种恶化的缘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归诸于美联储货币供应增速过高。而日本至今仍未出现由货币供应增速导致的物价上涨。
中国的通胀目标是区间目标,只要低于3%,就万事大吉。*不会因为通货膨胀率低于3%而不安。公众也认为CPI越低越好,物价下降了,消费者得利,大家都很高兴。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忘记,通胀率过低会对企业利润和工资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2022各国赤字率
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当经济增长因有效需求不足而持续下跌的时候,*必须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而不应固守马斯特里赫条约的两条财政规则。只要使经济维持必要的增速,并使利息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财政状况就会得到改善。反正,财政状况就会进一步恶化。日本1996-1998年财政重建计划的失败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同其他国家相比来看(表1),新加坡是咱们的榜样,但它的国债对GDP比为118%。不难看出,我们的财政状况比世界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要好许多。
官方的提法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请问,“积极”和“稳健”是什么意思?紧缩货币是谨慎,放松货币是不是谨慎?如果有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不是也有消极的财政政策?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词汇,但这些词汇往往缺乏必要的的清晰性和确定性。
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是衡量我们使用资本的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是非权威计算,是我们所的年轻同志的计算。中国的资本使用效率确实不能说很高,但是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不算低,中国不是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