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蓝洞是怎么形成的(蓝洞的成因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海洋蓝洞是怎么形成的
所谓石灰岩溶洞,即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成为大型的空洞(类似溶洞),当溶蚀空洞越来越大,就造成了顶部塌陷而形成一个边缘陡峭的大洞,称为落水洞。
当冰川期结束之后,海平面上升,海水重新灌入这个落水洞,便成了大家看到的“蓝洞”。这一类型的蓝洞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等,裂隙*,往往形成若干个与外海水相连的通道,洞内水体与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换,洞底还可能有石灰岩壁或洞顶发生侵蚀坍塌掉落的大量产物。著名的伯利兹大蓝洞就属于这种类型。
此前专家对许多蓝洞进行了调查研究,比如说伯利兹海域附近的蓝洞。经过研究,专家发现附近属于石灰质平台,极易遭受腐蚀。冰河时期,当地沉浸在一片寒冷之中,冰冠、冰川充斥其中,而这也导致海平面下降。海水和淡水的相互作用,使得当地出现了很多岩溶洞穴,而蓝洞便是其中体型较大的一座。
所以这也证明玛雅文明*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极端干旱,干旱缺水导致疾病、战争的爆发,人口迅速衰减,进而加速了灭亡进程。
海域中还有大量梭鱼、珊瑚、天使鱼等,人们乘船观赏风景之余,还能一览鲨鱼捕猎的好戏。因此对于喜欢旅游的朋友来说,蓝洞其实是个好去处。也许一开始你会因为它深邃外表而产生恐惧,但随着了解的深入,你一定会领略到其别样的韵味。
蓝洞的成因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所以经过此次研究,专家发现此前让人惧怕的蓝洞其实并不神秘,并且还间接找到了玛雅文明*的原因。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蓝洞更加了解,甚至敢于主动去接近它。
此后随着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进而形成了人们熟知的蓝洞。当然也不光只有海洋上才会出现蓝洞,陆地水域上同样拥有,而形成的原理则大同小异。
此前人们对玛雅文明一直都缺乏系统的认识,关于其灭亡原因,史学家一直还存在争论。而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两种样本中都缺少钛元素,这是因为当时极端干旱所导致的。
研究过程中,专家还发现蓝洞内部含氧量几乎为零,所以没有海洋生物能够在此生存。不过专家却在此打捞出远古时期的生物标本,这对于古生物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专家还将蓝洞内的沉积物与伯利兹内陆地区石灰坑提取的标本进行的对比,发现二者所处同一年代,即玛雅文明的衰落时期。
如今世界上很多蓝洞都已被开发成了旅游项目,比如说此前提到的伯利兹海域附近的蓝洞,如今已成了潜水爱好者的胜地。
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蓝洞
所以人们常将其和神话故事联系在一起,历史上这样事例不在少数,毕竟当时科学技术有限。不过到了今天,很多自然现象都能用科学去解释,蓝洞也不例外。
三沙永乐龙洞之中的奇特现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在宇宙环境中一样。因此蓝洞这一独特的地理现象,也被称科学家们称之为是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蓝洞中之所以会有这样独特的无氧层存在,是因为蓝洞整体并不和外海相连。
曾经有科学家在潜入三沙永乐龙洞之中考察时,发现了龙洞之中的无氧层里,保留有一些陆生动物的骨骼。就算是在海水中浸泡了这么久,这些骨骼依旧十分完整和坚固。这激起了科学家们的好奇,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呢?